过去,手机厂商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竞争,核心是抢占大模型参数榜单。自研大模型参数动辄高达700亿甚至1000亿,成为行业‘卷’参数的典型表现。然而,近期多家手机大厂的开发者大会却释放出明确信号:AI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场景为王’的时代已然来临。
从‘卷参数’到‘拼落地’:AI竞赛进入场景化时代
‘过去大家一直‘卷’硬件、‘卷’参数,现在确实有点‘卷’不动了。未来是功能体验的比拼,用户对参数的关注会逐渐减弱,我们希望通过AI把体验做得更好。’荣耀MagicOS AI产品部总经理张冲在采访中表示。他以荣耀MagicOS 10的YOYO语音助手为例,称其已能实现‘挑西瓜、比价格、开盲盒’等生活化任务。据介绍,荣耀Magic8系列可自动执行3000+用机场景,覆盖衣食住行购等日常需求。
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也曾指出:‘做千亿级模型需要两万卡以上的集群,往2000亿、4000亿参数跑时,投200亿元也不够。’在他看来,单纯追求参数规模已不具备可持续性。事实上,整个行业都在加速推进AI的‘场景化、实用化’:vivo AI助手已覆盖约2500个高频场景;OPPO公布的场景数达2200个,并在最新系统中展示了‘一键闪记’和‘小布记忆’等贴近日常的AI能力。例如,在推荐餐厅时,系统会结合用户体检报告中的健康数据(如过敏食物、身体指标等)避开不适合的菜品。
AI更‘落地’的技术支撑:三层能力构建闭环
提及AI场景化背后的技术支持,张冲将其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内部技术投入,包括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及AI Agent(智能体)的研发,使系统具备‘反思-理解-规划-执行’的闭环能力;第二层是基于底层模型的感知能力,可精准识别用户意图;第三层是生态带来的服务闭环。例如,在购物环节,荣耀与‘值得买’‘识货’合作,用户询问YOYO即可获取更低价格或优惠券信息。
生态共建:打破孤岛,实现‘全场景智能’的关键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全场景智能’,仅靠单一厂商远远不够。OPPO和vivo在开发者大会上均强调了生态的重要性。周围指出:‘用户使用手机时,厂商只占15%的时长,剩余85%的时长依赖开发者提供的服务,尤其是头部互联网厂商。’他坦言,当手机智能体需要跨应用操作时,需与对方讨论安全授权标准。
只有更多生态伙伴加入,才能做大AI应用的蛋糕。10月23日,荣耀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1×3×N’生态战略:其中,‘1’代表荣耀AI Connect平台,将AI能力开放给生态合作伙伴;‘3’代表通过生态、渠道、技术与品牌三种模式扶持合作伙伴;‘N’则覆盖教育办公、智能家居、音频穿戴、玩具陪伴等N个产业集群,旨在建立跨品牌、跨场景、跨设备的智能互联生态。目前,荣耀的生态合作伙伴已包括美的集团、长安汽车、海信集团、比亚迪等企业。
IDC分析师郭天翔认为,荣耀的AI功能将不仅服务于自身用户,更会赋能整个终端行业,推动AI终端生态发展。事实上,‘全场景智慧生活’已成为头部厂商的共同叙事:华为早年提出‘1+8+N’战略,以手机为核心入口,通过系统(如HarmonyOS)连接其他设备,实现跨设备协同;OPPO提出‘1+N+X’全场景战略,将手机设为枢纽,N代表配件及智能家居,X代表延展服务与解决方案。
苹果虽未用数字公式宣传,但其生态逻辑高度相似:iPhone作为中心设备,通过iPad、Mac、Watch等构建设备家族,再通过iOS/macOS及云服务强化生态黏性。尽管路径不同,但智能终端的竞争已从硬件参数升级为‘AI体验+生态’的综合较量。
跨设备协同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降低连接门槛是关键
在实现跨设备协同的过程中,不同品牌设备的协议和系统存在差异,如何降低连接门槛成为关键挑战。对此,张冲介绍了荣耀的具体路径:以‘碰一碰’作为入口,第一步让‘万物皆可碰’成为标准通信协议。用户用手机触碰其他设备,若对方安装了荣耀互联,可直接唤醒应用;若未安装,则通过触碰传输轻量化App。目前,荣耀已实现与苹果、华为设备的互联,目标覆盖所有品牌。在智能家居领域,荣耀已连接中国市场80%的智能空调、70%的智能汽车;在智慧车联领域,已覆盖140+品牌、6000万辆存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