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亿航智能在合肥举办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复合翼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VT35。这款搭载固态电池的飞行器续航里程超过200公里,标准版中国市场指导价定为650万元,标志着亿航智能在eVTOL领域的技术布局迈入新阶段。
三大构型同步布局 倾转旋翼研发取得突破
当前eVTOL技术路线主要分为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旋翼三大构型。作为多旋翼领域的领军企业,亿航智能此次不仅推出复合翼产品VT35,更首次公开宣布正在研发倾转旋翼构型。据亿航智能高级副总裁冯帅透露,VT35项目已同步开发倾转旋翼版本,目前样机已进入测试阶段。
复合翼产品:跨区域交通新选择
在eVTOL行业格局中,沃兰特航空、峰飞航空代表复合翼技术路线,时的科技则专注倾转旋翼开发。亿航智能凭借多旋翼构型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完整适航认证的载人eVTOL厂商。
此次发布的VT35基于VT30原型机升级优化,主要面向跨城市、跨海域、跨山区等中长途交通场景。该机型采用无人驾驶、点对点直达设计,具备绿色环保优势,已成功完成转换飞行测试。亿航智能创始人胡华智表示,VT35将与EH216-S形成互补,共同构建"中短途+中长途"智能低空交通生态。
政企合作:合肥布局低空经济
2025年2月,亿航智能与江淮汽车、国先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合肥建设集先进性、标准化、自动化于一体的低空航空器制造基地。8月,亿航智能与合肥市政府达成投资合作,将VT35系列产品总部落户合肥,加速推进低空经济生态建设。
合肥市9月发布的《低空经济场景发展白皮书》明确规划了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为VT35等航空器的研发测试和场景应用提供政策保障。目前,VT35满载设计航程约2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950千克,翼展8米,紧凑设计可复用EH216-S起降场,公园、写字楼顶、停车场均可作为停靠点。
技术革新:倾转旋翼最优方案
冯帅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亿航智能在倾转旋翼研发中采用两桨倾转方案,单电机极限推力达300千克,两只电机即可满足平飞动力需求。该设计在动力与重量间取得平衡,同时减少机械结构安全隐患。值得一提的是,VT35复合翼版本计划采用氧化物电解质固态电池,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率。
此次技术布局显示,亿航智能正从多旋翼专业厂商向全构型eVTOL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通过政企合作与技术突破,公司有望在低空经济领域构建更完整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