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丁香园社区发布的一篇题为《有医生哭诉,科室一半人下班之后都去送外卖了》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该帖子累计浏览量已突破26.6万次。文章揭示了当前医疗行业部分从业者面临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儿科医生群体。
据一名儿科医生在社区发帖透露,其所在科室共有7名医生,目前已有4人在下班后兼职送外卖。该医生自述为科室资历最浅、职称最低的成员,月薪仅四五千元。若不通过外卖等兼职增加收入,根本无法维持家庭开支。


该医生晒出的工资单显示,当月工资福利仅741元,奖金20元,另一笔奖金544元,总收入不足2000元。这一数据与公众对医生职业'高收入'的固有认知形成强烈反差。
面对医生群体的生存困境,部分卫健委官员曾表示'年轻人不要看重钱,要多奉献'。然而,有同行质疑称:'有时间送外卖说明工作不饱和,全科懒散谁也救不了。'这种观点引发了关于医生工作强度与收入匹配度的激烈讨论。
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当前医院科室呈现明显分化:泌尿科、心血管科等老年病相关科室人满为患,而妇产科、儿科门诊则相对冷清。这一现象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老年患者数量激增;而生育率下降导致儿科患者减少。

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已连续多年下滑: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出生率6.77‰;2023年降至902万;2022年为923万;2021年1062万;2020年1202万。这种趋势直接导致儿科、妇产科等科室接诊量锐减,进而影响医生收入。
新生儿减少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民办幼儿园关闭潮、村小整合至镇中心校等现象频发。据测算,每个新生儿可带动奶粉、尿不湿、服装、玩具、教育等全产业链消费,出生率下降导致相关行业就业岗位收缩。
专家分析指出,若生育率持续低迷,未来年轻人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除老年服务行业外,多数传统岗位需求可能减少。这种趋势在80后、90后逐渐退出生育主力后,将更依赖00后群体的生育意愿。

从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短期增长,到2018年起持续下降,人口增长放缓已成为不可逆趋势。如何平衡医生收入与职业奉献,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行业冲击,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