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美四天闭门磋商:谁在这场“耐力赛”中占据上风?

时间:2025-10-26 13:29:51 来源:牲产队2024 作者:牲产队2024



近日,中美在马来西亚开启新一轮经贸磋商,这场持续四天的闭门会谈,不仅是半年来第五次直接线下对话,更因节奏、地点、人员的多重变化,被外界视为中美博弈的“关键转折点”。

前四次会谈均选择瑞士、英国、瑞典、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这一细节背后暗藏美国的外交算计:时差友好减少代表团疲劳,成熟的外交网络便于信息传递,西方舆论环境更易引导国际话语权。而此次会谈突然转场亚洲,落地马来西亚,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这里远离美国“舒适区”,却与中国地理相近,中方代表从广州出发四小时即达,无需倒时差、适应饮食差异,心理优势显著提升。



人员调整同样释放强烈信号: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首次缺席。这位9月下旬还主导“芯片断供”“新能源封锁”的强硬派,此次被排除在谈判团队之外,取而代之的是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两位“务实派”。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安排,暴露出其既想施压又需妥协的矛盾心态——若真想“脱钩”,何不派更强硬角色?选择能谈合作、要结果的团队,恰恰说明美国仍需通过对话缓解经济压力。

那么,这场会谈的核心议题是什么?

第一,关税战是否继续推迟?特朗普曾威胁若中国不妥协,将加征145%关税,但现实是关税政策已两次推迟。中方反制措施精准有力:减少美国大豆进口、控制稀土出口、稳定金融市场,导致美国农民收入锐减、科技企业利润下滑。此次会谈,关税战再次推迟的概率极高,毕竟美国经济难以承受全面对抗的代价。



第二,半导体、新能源、AI领域如何分配利益?美国试图通过“小院高墙”策略围堵中国科技,但现实是光刻机依赖荷兰ASML、电池供应链依赖中韩、AI训练数据大量来自中国。中方态度明确:“设墙可以,但别想封死门。”此次会谈,技术合作与出口管制的边界划分,将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

第三,芬太尼危机与禁毒合作能否达成共识?特朗普政府将芬太尼问题归咎于中国,但数据显示大部分前体化学物质来自墨西哥和印度。中方回应:“合作可以,但别当甩锅工具。”此次会谈可能建立联合监测机制,但中国绝不会单方面承担责任。

回顾过去一年,中美谈判节奏已悄然逆转。过去美国主导议题、中国被动应对;如今中国掌握议题主导权,美国被迫跟进。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全链优势、稀土新能源半导体自主突破带来的反制工具增多,以及美国内外交困的困境——俄乌冲突消耗国力、中东局势持续紧张、国内罢工抗议不断,经济压力空前。



这场会谈会立即出成果吗?大概率不会。作为APEC峰会前的“铺垫战”,其核心目标是试探底线、积累共识。若双方能达成阶段性协议,特朗普可宣称“外交胜利”,中国则赢得战略时间;若谈崩,关税战重启将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中美乃至世界经济都难以承受。这场“耐力赛”的最终赢家,或许要等到下周APEC峰会才能见分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