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成都与重庆:发展差异而非差距,西南双城如何共进?

时间:2025-10-27 08:20:00 来源:金卡读城 作者:金卡读城

翻开2025年上半年的经济报表,重庆以15929.58亿元的GDP总量,再次领先成都的12108.2亿元。然而,若深入分析数据背后的逻辑,会发现重庆的面积是成都的5倍有余,常住人口也多出1000多万,这相当于重庆以两个中等城市的体量与成都竞争,成都的胜算自然有限。

作为西南地区的两大核心城市,成都与重庆在发展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也习惯于在各类经济数据上展开较量。但事实上,两地的发展剧本并非“谁甩开谁”,而是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体量差异不等于实力差距

重庆领先的GDP数据,让包括广州、成都在内的许多城市感到压力。然而,重庆作为直辖市,其人口和面积接近省级水平,这样的体量优势让任何城市与之比较时都会感到无力。例如,成都可以提出,当年重庆直辖时带走了川东几十个区县,面积从成都的几分之一变为几倍,GDP基数因此拉开几百亿的差距,并逐年扩大。

既然体量无法直接比较,不如关注数据的质量和细节。重庆在今年上半年抢了上海“消费第一城”的风头,但成都的消费力同样不容小觑。今年以来,成都在通讯器材、金银珠宝、家电等方面的增速显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重庆三产的一半份额。四川服务业今年表现异常出色,其中成都贡献了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重庆在制造业上的投入更为显著。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幅达8.4%,拉动力逐月飙升。赛力斯超级工厂通过直播展示生产流水线,每天都在刷新产能。成都今年在技改投资上下了大力气,但增长依然不如重庆,重庆在制造业升级上的投入力度明显更大。

在房价方面,成都则绝对领先重庆。成都核心区域和远郊地区的房价均高于重庆,个别同等级区域的房价对比中,成都能直接领先重庆一大截。

两座城市的发展,走上了不同的赛道

重庆自1997年直辖后,不仅获得了更高的行政权限,还承接了三线建设留下的丰厚工业家底。2015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地,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了重庆的外贸命脉,随后十年发展不断提速。重庆始终将精力放在制造业上,坚持“押注实体”的打法,大量工业投资涌向汽车产业和装备制造,多个细分产业领域实现了20%以上的高增速。尤其是广汽拒绝华为后,赛力斯崛起,成就了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

与重庆强在产业链中游的制造环节不同,成都胜在两端的研发和市场。成都擅长将产业的“含新量”转化为实打实的增长力。双机场也是成都的优势之一,天府国际机场2024年的旅客吞吐量突破5400万人次,货邮增长56.59%。澳洲车厘子、荷兰鲜花都能10小时直达成都,这般强力的开放能级直接带动了成都临空经济的爆发。





如今,从成都坐高铁到重庆只需一个多小时,如此近的距离便于两地资源要素快速流动。然而,两个超大城市在产业布局发展中难免狭路相逢。这些年,成渝为项目“掐架”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竞争尤为激烈。不过,两地最新的共建项目中,聚焦产业协同的项目占比超过了4成,明显有了“打配合”的架势。

例如,两地搞起了平台共建,成渝数据要素交易平台、算力调度中心的上线运营,让数据的跨域流通不再受到行政壁垒的限制。重庆的工业数据和成都的消费数据都能直接打通复用。重庆方面形容得很贴切,“以前是‘你有我也要有’,现在是‘你强我补’,这才是双城经济圈的精髓。”

都市圈竞争时代,背对背拥抱就很好

当下,中国的都市圈、城市群竞争愈发激烈。长三角有沪杭宁,珠三角靠广深港,京津冀还有雄安新区这个超级潜力股。成渝要想坐稳第四极,“背靠背拥抱”形成合力就很好。

渝西高铁、资铜高速的同步推进,天府机场和江北机场实现“两场一体”,1小时通勤圈已经成型。两地的新区也在携手打样,成都东部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早就实现了社保、医疗的“跨省通办”,企业跨城办事不用来回跑。

与两地企业间的合作需要仔细盘算和协调不同,两地在创新链上的融合更加高效。超瞬态实验装置、红外太赫兹激光装置等24个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川大、重大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已经在量子通信、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了突破。为解决两地制造业共同苦恼的用工缺口问题,西部职教基地共建,实现人才互通,比给钱给政策更管用。



回头再来看“成都是什么时候和重庆拉开差距”的问题,这本身就提法有误。两地只有差异,没有差距。从1997年到2025年,两地从来不是“追赶者”和“领跑者”的关系,而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成渝的未来并不在“谁比谁强”,而在“合起来更强”。当长三角在拼精细化,珠三角在抢全球化,京津冀让天津都丢下了松弛感,成渝“兄弟”唯有握紧拳头,才能让第四极的位置稳如泰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