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怒江大峡谷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福贡县马吉乡的‘童伴之家’二期工地上,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陈行甲。这位曾因反腐倡廉而广受赞誉的前巴东县委书记,如今与妻子刘红霞、儿子陈昶羽一同,在这片深山峡谷中书写着新的公益篇章。

三年扎根怒江,全家总动员投入公益
自2022年‘童伴之家’一期项目在泸水市启动以来,陈家已在怒江深耕三年。仅2024年,为推进二期工程,全家往返四次,处理选址、建材采购、施工监督等事务。陈行甲负责项目统筹与资金协调,刘红霞设计儿童心理课程并定期开展绘本阅读,儿子陈昶羽则利用北大公共卫生学院的专业背景,建立了留守儿童健康档案系统。

儿子陈昶羽:北大毕业生的公益选择
2022年从北大公共卫生学院毕业后,陈昶羽没有选择高薪企业,而是加入父亲的公益基金会。他负责的健康档案系统已覆盖200多名儿童,记录体检数据、学业进展和心理状态。‘这些孩子缺少的不仅是物质,更需要陪伴和引导。’刘红霞每周为孩子们讲两次绘本故事,开展团体心理活动。项目一期运行两年多,参与儿童在学业和心理健康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从反腐书记到公益人:陈行甲的转型之路
陈行甲出生于湖北兴山农村,1992年从湖北大学毕业后进入体制内,后考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攻读硕士。在巴东县任职期间,他走访全县400多个村落,推动旅游产业发展。2016年辞职时,不少人感到意外。同年,他发起‘传薪计划’资助项目,成立专注留守儿童和大病儿童救助的公益基金会。截至2024年底,基金会已救助大病儿童超100名,资助贫困大学生1200余名。

公益背后的家庭故事
刘红霞原本是宜昌的一名教师,2016年陈行甲辞职转做公益时,她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两人1990年在湖北大学相识,陈行甲是学生会成员,刘红霞是班级文艺委员,因迎新晚会排练结缘。1994年结婚时,他们租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家具都是同事帮忙凑的。对儿子陈昶羽的培养,夫妻俩注重体验式教育,常带他去农村体验生活。

公益实践中的温暖与争议
2018年,为筹集一名白血病患儿的30万元手术费,陈行甲连续一周联系企业和爱心人士募捐。他对基金会财务管理要求严格,每笔捐款都会在官方平台公示明细。去山区走访时,他自带干粮和睡袋,拒绝地方接待。曾有企业希望通过捐赠获得宣传机会,被他婉拒。
这些举动赢得公众赞誉,但也引发争议。有网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偶像!从反腐书记到公益人,陈行甲始终在用生命做事。’也有人质疑:‘辞职做公益固然高尚,但巴东旅游搞起来后突然辞职,总让人觉得有利益输送嫌疑,建议公开基金会审计报告!’

公益作为生活方式:一家三口的持续实践
目前,‘童伴之家’二期项目正在施工中,计划年底前投入使用。陈行甲说:‘做公益这些年最大的收获是看到真实的改变,不是简单的捐钱捐物,而是建立长期陪伴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注。’从体制内辞职到全职做公益,陈家一家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他们用近十年时间证明,公益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成为家庭共同的事业方向。
怒江大峡谷的清晨依然寒冷,但‘童伴之家’的灯光始终亮着。这一家三口的公益实践还在继续,他们用具体行动而非口号,为山区儿童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网友热议:公益观的碰撞
这件事情在网上引发热议,大家纷纷在评论区留言:
‘细节太戳心!看到给白血病孩子筹手术费那段,想起自己老家也有类似困境,希望更多企业家能像他一样雪中送炭,别总想着蹭热点。’
‘家庭式公益太有爱!儿子用北大专业知识建档案,妻子做心理辅导,这比明星作秀强百倍,建议查查他家账本,看看到底有没有私心。’
‘时代需要这样的清流!对比某些明星偷税漏税,陈行甲全家住10平米出租屋做公益,这才是价值观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给你100万做公益,你会选择陈行甲式的‘全家上阵’,还是找专业团队运作?评论区聊聊你的公益观!
信源: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