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招标倒查30年:揭露招投标市场乱象与反腐风暴

时间:2025-10-30 04:00:09 来源:细雨中的呼喊 作者:细雨中的呼喊

一个看似普通的水幕电影项目,经过四次转包后,1200多万的制作费层层盘剥,最终到导演手中的劳务费仅10万元且被拖欠。这一事件不仅揭开了招投标市场的潜规则,更引发了社会对招投标乱象的广泛关注。

在张家口万全区(前国家级贫困县),一个30分钟的水幕电影项目斥资4000万。严某凭借武汉某公司的资质与万全政府签订合同,从中拿走1200多万用于设计制作。然而,这1200多万的去向却令人咋舌。

严某吞下800万后,以400万的价格将影片拍摄任务转包给老乡方某。方某再吞下180万,以220万的价格转包给北京某公司的刘某。刘某又以135万的价格转包给学弟李某,最终李某将重担交给导演陈某,劳务费仅10万。

陈导辛苦工作近两个月,却一分钱未拿到。经过多次抗议,他才陆续收到部分款项——第一次4万,第二次1.5万,剩余款项一直未付。气急之下,陈导撰写讨薪文章将此事曝光,引发广泛议论。最终,这一事件导致当地一些公职人员被查处。



01 招投标的“猫腻”与“门道”

水幕电影案例只是招投标乱象的冰山一角。在看似规规矩矩的招标程序背后,人为操作的空间巨大,各种猫腻层出不穷。今年5月,最高法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串通投标犯罪案件呈现犯罪主体多元化、手段隐蔽化、链条组织化的新特点。

这些犯罪手法包括但不限于:招标方与投标方内外勾结、招标代理机构居中牵线、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围标陪标等。在山东青岛的一起案例中,某公司负责招标的工作人员张某为使投标人武某竞得项目,竟指使其他评委给武某联系的围标公司打高分,并亲自“协调”有不同意见的评委交出评分账户账号及密码。

这种表面合法、实则暗箱操作的行为,在招投标领域屡见不鲜。



02 倒查风暴,财政困难下的“妙招”?

招投标领域的腐败由来已久,在当前财政压力空前巨大的背景下,倒查招投标违规行为并处以重罚,成为解决财政困难的一种可行路径。2025年4月,山东省纪委监委通报的省政协原常委周勇案,揭开了倒查30年的残酷真相。

从2007年担任山东高速高管起,周勇便通过“指定中标”“围标陪标”“未招先建”等手段,为17家企业承揽42个工程项目,收受财物超7600万元。2018年某高速项目招标中,他竟要求下属企业与关联公司组成“假联合体”,表面走流程实则内定。最终,该项目因质量问题在2024年被群众举报,成为倒查突破口。这种跨越17年的权力寻租,随着倒查机制的完善,最终让退休三年的周勇被开除党籍公职,移送司法。

在江西九江,一起横跨7年的转包串标案更显市场顽疾。2023年中标庐山市乡村振兴EPC项目的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将258.5万元的设计项目肢解转包给4家公司,最终实际执行者仅获12万元劳务费。2025年3月,监管部门倒查发现,这家公司自2018年起已在6个项目中实施“中标—转包—抽成”模式,累计非法获利137万元。最终,企业被没收违法所得21.5万元,罚款64.62万元,相当于合同金额的25%。

倒查30年的趋势已逐渐形成。最高法明确表示,对于串通投标案件,要秉持全领域覆盖理念,无论案件发生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均坚决依法惩处。同时注重全链条惩处,对串通投标黑灰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利益相关人员进行全面惩处。



03 哪些项目最易成为“重灾区”?

从近期发布的案例和政策来看,以下几类项目最容易出现招投标问题:

工程建设领域是串通投标的高发区。最高法、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6件典型案例涵盖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土地承包等多个经济领域,其中工程建设领域问题尤为突出。

政府采购项目同样问题频发。北京市财政局最近公布的一起行政裁决结果中,一家科技公司投诉另一家公司提供虚假材料《中小企业声明函》骗取中标。尽管该投诉事项被认定不成立,但反映了政府采购中的争议不断。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也是问题集中的领域。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最近发布通知,直指房屋市政工程招标人随意变更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以及以任何形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等问题。

这些领域之所以容易出问题,主要是因为资金规模大、利益关联度高,同时监管存在漏洞。



倒查30年,让那些曾经在招投标市场中翻云覆雨、肆意妄为的人瑟瑟发抖去吧!老实说,可能也不能过于乐观,瑟瑟发抖的毕竟都是些小鬼、过气鬼、倒霉鬼......

----- THE END------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