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浩俊
文章首发于“谭浩俊”,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2023年10月26日,山东菏泽市成武县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医疗事件。一名年仅10岁的男孩小烨,在学校玩耍时被同学撞到肚子,随后因持续腹痛被送往成武县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发现其腹腔内存在肿瘤,并决定进行手术。

据家属描述,手术持续了近14个小时,期间医生多次要求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最终切除了小烨的十二指肠、胰腺、大部分胃和小肠等多个器官。术后,男孩的胆囊被全切,胃被切除三分之二,结肠剩余不到50厘米。这一结果让家属难以接受,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成武县卫生健康局回应称,已对此事立案调查,后续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理。然而,这一回应并未平息公众的质疑。
有网友尖锐提问:“医院如此操作,是在卖器官吗?”虽然话糙理不糙,但这一质疑背后,是公众对医疗行为的深深担忧。一次并不严重的外伤,为何会导致如此大规模的器官切除?医院的医疗行为是否合理?这些问题亟待解答。
从医学角度来看,这起事件存在诸多疑点。首先,加强CT和腹腔镜检查的结果是否准确?如果男孩确实存在占位性病变,是否真的需要切除如此多的器官?其次,手术过程中多次要求家属签署同意书,是否符合医疗规范?第三,一名10岁男孩一次性切除多个器官,其长期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如何保障?

更令人担忧的是,家属曾提出转院要求,但被医生拒绝。这一决定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度医疗或医疗过失?
从权威鉴定意见来看,医院在手术术式选择、术前准备、风险告知等方面均存在过错。例如,医方过于自信,术前准备不充分,对应当预见的风险而未预见,更未有应对措施;医方对手术风险和替代疗法的告知不充分,未能尽到充分的专业说明义务。
然而,这些鉴定意见并未完全界定事故的性质。从手术过程来看,这绝非简单的医疗过错,而是可能涉及草菅人命。一台手术,从检查到分析再到决定,需要非常认真而细致。一旦进入手术台,病人就把生命交给了医生。因此,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十分认真而细心,必须精益求精。

此次手术中,医生4次要求家属签字,说明发现了多个新病灶。那么,加强CT和腹腔镜检查是如何进行的?难道这些新病灶在检查时都没有发现吗?还是说,检查医生没有认真检查,甚至没有检查?或者手术医生没有认真看片子,而是想当然地对男孩推进手术室?
无论哪种情况,都反映出医生在医疗过程中的不负责任。这种行为给男孩及其家庭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即使男孩能够活下去,其一辈子的幸福也被彻底毁了。

因此,对此起医疗事故的处理,绝不能轻描淡写。当地卫健部门的“立案,后续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理”显然不足以平息公众的愤怒。这起事件涉及十分严重的医疗过失,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也应当介入,对事故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给男孩一个交代,给男孩的家人一个交代,对舆论和公众一个交代。
甚至,对于网友提出的“医院是否在卖器官”的疑问,也应当有个回应。否则,谁还相信这家医院能够救人呢?
今日头条 | 搜狐 | 一点资讯 |
新浪头条 | 大鱼号 | 雪球 |
百家号 | 东方财富 | 智云平台 |
京东金融 | 小红书
作者|谭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谭浩俊微财经
视频号I坦然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