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白
在昨晚的文章中,我曾特别强调:对于某事件,因除媒体报道外,其他信息无从得知,故不敢妄加议论。
整篇文章仅借媒体报道的案例,探讨了小县城的人情世故,却仍被指责为不了解事实便妄加评论。

此类心理的陌生过客读者不在少数,仿佛只要提及该事件,便是在触犯他们的禁忌。
今日,该事件已引发多家媒体关注。
界面新闻报道直截了当,指出民企遭强吞,吃相难看,需警惕此类行为。

而极目新闻的报道则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据媒体采访,当地部门给民企董事长和总经理打招呼,供暖费用全免,形成人情债,导致民企工作难以开展。

据法院工作人员透露,该院多年未交暖气费,那么,还有哪些部门利用权力打招呼免交暖气费呢?

针对此问题,我有以下几点观点:
其一,极目新闻提出的问题,当地需给出回应。究竟是出于何种心理打招呼免收费?此类人情招呼在其他领域是否也存在?此外,既然暖气费已免,那么地方部门是否已领取取暖补贴等福利?
其二,民营企业在县域生存不易,尤其是无裙带关系的企业。我并非特指上热搜的企业,而是想指出一个现象:那些本分老实、想在家乡创业的人,若父母普通、无人脉,其创业环境将如何?极目新闻的报道显示,被动的人情已让一家企业负债累累,这令人震惊。
其三,地方居民的认知有时确实狭隘。地方发生负面事件,揭露者并非抹黑,而是希望改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居民富裕,无需背井离乡。然而,狭隘认知者只看到负面,却未思考苦难根源。我怜惜那些因认知高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人。
其四,当下敢说的好媒体已不多见。像极目新闻这样能指出重点、具体到局长、主任的媒体更是罕见。因此,作为写作者,我认为有必要跟进一篇。
最后,近日疲惫,写作状态不佳。因接触了太多边缘群体,精力消耗大。十几分钟前,在简陋茶馆里,又遇到了失去父母守护的少年少女。听着他们的闲聊,谈起天地,心中只有沉闷,已失去再介入因果的心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