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艺评|《沉默的荣耀》:以信仰铸就的荧屏史诗

时间:2025-11-01 09:08:31 来源:中工网 作者:中工网

苏墨

下了好几次决心,终于看完了《沉默的荣耀》。这部以真人真事、实名实地为创作基础的电视剧,用最朴实的镜头语言撕开了历史最震撼的篇章。当剧中吴石将军说出"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时,无数观众在屏幕前红了眼眶——这或许就是优秀文艺作品最原始的感染力。

血色信仰照亮历史长河

东海小组的密码本、马场町的刑场、吴石将军就义前的从容转身...这些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画面,在剧中化作具象化的精神图腾。75年前在台湾牺牲的千余名隐蔽战线英烈,用生命践行着"在黑暗中寻找光芒"的誓言。当镜头扫过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浮雕,当画面定格在吴石夫妇合葬墓前的鲜花,我们终于懂得:所谓沉默的荣耀,正是这群无名英雄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

数据显示,该剧在第九个烈士纪念日(9月30日)登陆CCTV-8及爱奇艺、咪咕视频后,迅速引发全民追剧热潮:微博、抖音主话题播放量突破26亿次,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超55%,实现78%的惊人完播率,累计触达观众超10亿人次。这些数据背后,是当代中国青年对英烈精神的集体致敬。

突破谍战剧创作困局

在《潜伏》《悬崖》等经典谍战剧珠玉在前的情况下,《沉默的荣耀》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创作路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何天平在研讨会上指出:该剧"为历史的忠骨还魂,为沉默的荣耀发声"。不同于传统谍战剧的强情节推进,创作者将叙事重心转向人物信仰的塑造——当吴石将军明知赴死仍选择前行,当朱枫在刑场上高唱《国际歌》,这些场景超越了戏剧冲突本身,成为直击灵魂的精神拷问。

该剧的突破性在于破解了真人真事改编的创作难题。主创团队采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方法,在确保历史逻辑真实的基础上,通过虚构细节增强艺术感染力。比如剧中吴石与战友们围炉夜谈的场景,虽无史料记载,却完美还原了那个特殊年代革命者的精神世界。这种创作手法,让纪实性与艺术性达到了完美平衡。

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启示

"我们走的路或许没人知道,但每一步都朝着光明"——剧中这句台词,恰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写照。当行业陷入流量至上的怪圈,当部分作品沉迷于小情小爱的叙事,《沉默的荣耀》用实践证明:主旋律作品同样可以打动年轻观众,英雄主义题材依然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该剧的成功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从福州吴石故居到台北马场町刑场,创作团队跨越海峡的实地采风;从档案馆的尘封资料到幸存者的口述历史,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这种对历史真实的敬畏之心,最终转化为观众口碑的裂变传播。正如网友评论:"知道结局却依然泪流满面,这才是真正的历史正剧。"

当荧幕上的吴石将军说出"战友们,能够跟你们并肩作战,一起赴死,我很荣幸"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角色的高光时刻,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谱。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沉默的荣耀》涌现,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继续闪耀——这,才是文艺创作最珍贵的荣耀。

来源:工人日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