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兰这个名字,在越南商业史上曾是 “传奇” 的代名词。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白手起家的商界大佬,最终会因惊天贪腐被判死刑。
临刑前,她突然抛出重磅筹码:愿意捐出 554 亿资产帮国家 “生钱”,只求换一条活路。
这场用财富赌性命的博弈,最终结局却完全跳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从穷丫头到女首富
1956 年,张美兰出生在西贡一个普通家庭,家里靠做点小买卖勉强糊口。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从小就跟着父母摆摊,算钱、招呼客人、盘货记账,这些谋生技能早早刻进了骨子里。
都说 “寒门出贵子”,张美兰身上最突出的就是一股敢闯敢拼的狠劲。

上世纪 80 年代,越南开始搞经济改革。
不少人还在观望时,她已经拿着攒下的积蓄开了家小贸易公司,从服装鞋帽到日用百货,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靠着灵活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张美兰的生意越做越大。

90 年代初,她瞅准房地产崛起的风口,成立了万盛发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地产行业。
当时胡志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她低价拿下几块没人看好的地皮,没过几年就因城市扩建身价翻倍。
紧接着,她又斥资打造了标志性的温莎酒店,凭借高端定位和优质服务成为当地名片。

到 2010 年前后,万盛发已经从单一的地产公司发展成涵盖酒店、金融、制造业的大型集团。
张美兰也坐稳了越南 “女首富” 的宝座。
那时的张美兰,是媒体追捧的对象,是政府眼中的 “经济功臣”。

她常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出现在各种峰会,谈起创业经历时总会提到 “诚信” 和 “奋斗”。
然而,随着财富和地位的提升,正规生意的利润已经满足不了张美兰的胃口,一条歪路在她眼前慢慢铺开。

走上不法之路
张美兰的 “敛财大计”,从控制银行开始。
2012 年起,她通过几十个代理人暗中布局,一步步把越南第五大银行(西贡商业银行)变成了自家的 “钱包”。
为了套取银行资金,她和同伙炮制了一套堪称 “流水线” 的诈骗流程。

先注册上千家空壳公司,这些公司看着有名字有执照,实际上啥正经业务都没有,纯纯是用来 “演戏” 的。
接着就给这些空壳公司伪造合同、编假财务报表,把 “皮包公司” 包装成 “赚钱的好企业”,再拿着这些假材料去银行申请贷款。

就这么从 2018 年到 2022 年,四年时间里,他们光伪造的贷款资料就超过 900 份,从银行骗走了 300 万亿越南盾,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有 900 亿。
更离谱的是,张美兰还直接从西贡商业银行总部拿了 44 亿美元现金,这操作跟 “明抢” 没啥两样。

钱骗到手后,她怕被发现,又把赃款通过影子公司转到海外,要么就投进自己的房地产项目,形成 “左手骗钱、右手投资” 的闭环,把钱洗白。
而这一切能顺利进行,全靠她拉了一张庞大的行贿网 。

越南央行、审计署、检查总署的前官员,连她丈夫朱立基都被拉下水,85 个同案犯组成的利益集团,直接把监管体系捅了个大窟窿。
这场骗了十年的局,最后造成的损失高达 270 亿美元,相当于越南 2023 年 GDP 的 6%,四万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骗局一败露,越南房地产和债券市场直接崩盘,无数普通家庭一辈子的积蓄全没了。
直到 2022 年 10 月,越南公安部终于出手,把张美兰和她的核心团伙抓了起来。

后来的庭审堪称越南司法史上的 “世纪审判”,光是涉案文件就重达 6 吨,堆满了整个法庭,场面特别震撼。
2024 年 4 月 11 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
张美兰犯贪污罪、行贿罪、金融诈骗罪等多项罪名,判处死刑,并需赔偿 673.8 万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 1951 亿元)。

听到 “死刑” 两个字后,张美兰瞬间脸色惨白,她哭着辩解自己 “不懂复杂的银行业务”,又提 “家庭早已破碎”,反复恳求法庭能手下留情。
但眼泪没能改变判决结果,死刑的定论让张美兰彻底慌了神,随即就开始了一场 “求生之战”。

花钱买命
2025 年 5 月,张美兰在狱中递交请愿书,直言自己的资产被严重低估,恳求给机会将这些资产打造成 “会下金蛋的鹅”,以此换取一线生机。


她的律师很快披露了具体筹码:张美兰名下共有 1126 项财产,按当地新土地政策,这些资产价值能再涨 3 到 5 倍。
更有 440 项资产直接被评估遗漏,算下来至少能多为国家创收 77 亿美元。
这么一算,她承诺的 “贡献” 足足有 554 亿人民币。

而检方也亮出了减刑门槛:按照越南法律中 “退赃四分之三可考虑减刑” 的规定,她需退还 1185 亿元赃款中的 889 亿,才有可能摆脱死刑。
就在大家猜测张美兰会不会靠 “花钱买命” 逃脱死刑时,剧情突然出现反转。

2025 年 6 月 25 日,越南国会通过《刑法》修订案。
宣布取消贪污、受贿等 8 项罪名的死刑,最高刑罚改为无期徒刑,该法案 7 月 1 日正式生效。
这意味着,所有尚未执行的贪污类死刑判决,都将统一改为无期,张美兰就这样 “意外” 地捡回了一条命。

消息传出后,越南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觉得讽刺:一个掏空国家经济的罪犯,没等到她兑现 “捐钱” 承诺,反而靠法律修改逃过一死。
也有人理性分析,这是越南逐步缩减死刑适用范围的必然结果。

但无论如何,张美兰的结局都充满了戏剧性。
她费尽心机抛出的 554 亿筹码没派上用场,最终救了她的,是一场与她无关的法律修订。

张美兰的结局虽然出人意料,但也算给所有商人敲响了警钟。
财富永远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无论手段多高明、人脉多深厚,只要触碰了贪腐的红线,迟早会付出代价。
如今,胡志明市的温莎酒店依旧人来人往,但很少有人会再提起它的缔造者。
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女首富,最终成了法律与欲望博弈中的一个注脚,留在了人们的警示录里。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