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张雪峰热搜风波:爱国人设背后的真相与反思

时间:2025-11-12 05:57:10 来源:麦杰逊 作者:麦杰逊

近日,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段文字,意外引发了一场关于“爱国人设”的热烈讨论。他声称自己为了观看全运会开幕式,毅然放弃了偶像伍佰的演唱会,这一举动本意或许是展现自己的爱国情怀,却不料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然而,好景不长,网友很快扒出了张雪峰在伍佰演唱会现场与一位女子相互依偎的视频。这一发现,瞬间让“张雪峰撒谎”、“张雪峰老婆”等词条冲上了热搜榜,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面对网友的质疑和批评,张雪峰迅速删除了那条关于观看全运会开幕式的博文。这一举动,无疑加剧了网友的猜测和不满。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张雪峰为何要在这种问题上撒谎?去看全运会就去了,没去就是没去,何必欺骗网友呢?





有网友猜测,张雪峰之所以撒谎,可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爱国人设”。毕竟,在张雪峰看来,观看全运会开幕式是一种“爱国”的表现。然而,这种为了立人设而撒谎的行为,却让许多网友感到失望和愤怒。他们认为,张雪峰这次把“爱国人设”的戏码给演砸了。



还有网友指出,张雪峰一边嘴上说着为了看全运会开幕式放弃了伍佰的演唱会,打造自己“心系国家、舍弃私好”的光辉形象;另一边却被网友扒出压根就没耽误看演唱会。这出戏,简直是把爱国这面大旗当成了自己最好的遮羞布和收款码。



其实,想立“爱国”人设本身并没有问题,但立人设却立出撒谎的毛病来,这就值得深思了。毕竟,这事儿往小了说,是嘴硬、要面子;往大了说,这就是一套精心算计的“爱国生意经”。这帮人的套路,现在算是玩得明明白白了。

首先,在一些人看来,爱国是门“表演学”,精髓在于“牺牲感”。他们偷偷摸摸把好处全占了,但在台面上,必须得营造出一种“我牺牲巨大”的悲情。看全运会当然挺好,但说出来平平无奇。可一旦加上“我为此放弃了伍佰!”的桥段,这味道立刻就变了——你看,我张雪峰,一个成功人士,在国家荣誉和个人喜好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这形象瞬间就高大、立体、感人了。至于他到底放没放弃,那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粉丝们觉得他放弃了,并且为此感动、点赞、买单。这本质上是一种情感诈骗,用虚构的“高尚”来兑换真实的流量和信任。

其次,爱国是他们最安全的“道德盾牌”。你发现没有,这帮立爱国人设的人,脾气都特别大,但矛头永远对外。谁敢质疑他们,哪怕只是就事论事,一顶“不爱国”、“跪久了”的大帽子瞬间就飞过来。张雪峰这事,如果有人敢深究,或许马上就会有一群水军带节奏,说“你们这些人不去关心国家大事,整天盯着一个爱国者的私生活,是何居心?”他们巧妙地把“质疑我本人”和“质疑国家”划上等号,把自己绑在国家的战车上,让你投鼠忌器。这盾牌太好用了,既能攻击别人,又能保护自己,刀枪不入。

最后,也是最可恶的一点,他们把爱国这种深沉的情感,彻底“流量化”、“币圈化”了。在这些“爱国表演艺术家”眼里,爱国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手段,是最快的流量密码。他们深谙一个道理:在网上,极端的声音最能吸引眼球,而“爱国”是当前最政治正确、最不容反驳的极端。所以,他们把自己的账号经营成一个“爱国币”交易所:今天树立人设,明天打造形象,所有激烈的言论都是他们发行的“爱国币”,而粉丝的点赞、打赏、购买他们带的货,就是真金白银的“变现”。

那么,一些名人总立爱国人设,这事危害在哪儿?危害就是,它让“爱国”这两个字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越来越让人反感。以后一个普通人,再发自肺腑地说爱自己的国家,旁边可能都会有人投来怀疑的目光:“哟,又一个想立人设、圈钱的吧?”他们透支的是整个社会的信任成本,污染的是最朴素真挚的民族情感。

说到底,真爱国和爱国生意,有一个最简单的区别:一个是付出,一个是索取。真正的爱国者,比如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保家卫国的军人、踏实工作的劳动者,他们是在为国家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他们很少嚷嚷,但做的都是实事。而那些总立爱国人设的,他们是在消费爱国情绪,他们的一切表演,最终导向都是让你把口袋里的钱,放到他的口袋里。他们是在索取,索取你的注意力,索取你的金钱,索取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谁把“爱国”喊得比雷还响,而且总能精准地把口号变成生意时,心里就得拉响警报了。真爱无声,响屁不淳。那些需要不停敲锣打鼓来证明的“爱国”,八成是演给你看的。别让我们的热血,成了他们的生意。更别让“爱国”这门崇高的信仰,变成撒谎者兜里叮当作响的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