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汉堡王也卖了,外资巨头怎么了?

时间:2025-11-12 18:13:02 来源:中产先生 作者:中产先生


1161个字 阅读时长:3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发现价值讲述生活

本土化加速。

继不久前星巴克卖身之后,昨天媒体曝出:

汉堡王也卖了


据报道:

2025年11月10日晚,CPE源峰宣布与汉堡王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注入3.5亿美元的初始资金获得约83%的股权,资金将被用于支持其餐厅门店扩张、市场营销、菜单创新以及运营能力提升。

这些动作其实涉及到最近大家一直热议的话题:

外资巨头本土化

为什么要本土化,值得好好聊一聊。

几个原因:

1、消费变化

外资快消巨头大规模入驻中国其实发生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持续几十年的经济高增长,释放了巨大的消费潜力。

外资消费也被认为是品质和时尚的代表,受到追捧。

但是随着房地产下行、三年疫情以及贸易摩擦,中国的经济动能在转换,居民的消费在降级,消费理念也在变化

外资的那一套打法,有点水土不服了。

必须要做一些本土化的改造:

让外资自己去做,效果不是很好,毕竟外资的总部在国外,对当地的市场行情和消费习惯没有最直接的感知,不如交给当地团队去运营。

这一块,百胜做得最早也最好,堪称本土化的成功典范:

不管是资本运作、餐饮运营、菜单创新还是营销活动,本地团队都能根据当下环境变化做出快速调整。

这几年消费降级:

肯德基迅速推出疯狂星期四和9快9的咖啡

对比一下,星巴克的转身还是太慢了,而汉堡王估计也是想复制百盛的成功吧。

2、行业竞争

随着这些年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本土消费品牌也纷纷崛起。

而且由于更接地气:

更有性价比的价格和更了解中国的需求。

本土品牌在行业内已经反超外资巨头,比较知名的就是:

蜜雪和瑞幸。

反观外资消费巨头,业绩其实节节败退,而且它们的运营和合规成本更高,跟中国的本土品牌竞争不来。

交给本土团队去运营,搞创新(内卷)还是咱们自己人在行,笑。

3、大环境

这块稍微提一嘴吧:

当今全球经贸和地缘再平衡,大环境不是很安稳。

这倒不是说对外资有什么政策上的区别,事实上中国一直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外资和外国人来华投资、商务和旅游。

但坊间的态度并不总是这样:

比如前段时间,星巴克就遭遇过一些争议。

消费者对外资的情感是复杂且不稳定的

但如果外资引入中资控股,这些潜在的风险就可以规避,很少有人骂肯德基和金拱门,这些基本已经当成自己人了。

综上:

最近外资巨头的本土化,基本上是基于消费习惯、行业竞争以及国际环境变化而做出的主动调整

其实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当然希望本土化之后,还能保持原来的员工待遇和职场文化,不要搞得太卷才好。

就这样。

最近有大动作。

三季度数据出炉,某省再次引发关注,领导最近也去考察了,其实释放了一个大动作的信号,特别是对明年意义重大。

明年大家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一些

可以继续阅读:。

10个朋友读过 趋势

500个点赞 局势

阅读10万+ 深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