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四川3岁男童走失荷兰30年寻亲记:归国认亲时父亲已逝

时间:2025-10-14 20:26:49 来源:童童聊娱乐啊 作者:童童聊娱乐啊

跨越三万里的寻亲路:四川男童走失30年,荷兰养父母助其归国,父亲已逝但叔叔留着拆迁款等他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跨越国界与时光的寻亲故事。1994年,年仅3岁的四川男童高洋在成都火车站与父母意外走失;5年后,他被一对荷兰夫妻收养,并更名为苟永明,在异国他乡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篇章。30年间,他从懵懂孩童成长为事业有成的青年,但心中始终被血缘牵绊,踏上漫漫寻亲路。最终,他找到了亲生母亲,却遗憾得知父亲早已离世,而叔叔,竟为他留着一笔拆迁款,等待着他回家。

一、火车站的5分钟,破碎一个家庭

时间倒回1994年的成都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3岁的高洋正跟着父母准备乘车。进站前,父亲去远处的超市买零食,母亲则在门口看管行李,让高洋待在身边。然而,天性贪玩的高洋被旁边几个小伙伴吸引,挣脱母亲的手跑了过去。谁也没想到,这短短5分钟的脱离视线,竟成了一家人分离的开端。

母亲发现儿子不见后,丢下行李疯了似的在火车站及周边寻找,从门口200米范围找到更远的街道,呼喊声淹没在人群的嘈杂中。半小时过去,高洋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买完零食回来的父亲,看到妻儿不见,也立刻加入寻找,可一个多小时的奔波,只换来满心绝望——一家三口,就此走散。

慌乱中,母亲先去派出所报案,随后返回老家等待消息;而父亲,因放不下妻儿,在火车站附近足足逗留了两年,直到确认找不到任何线索,才带着破碎的心回到老家与妻子团聚。可团聚并没有带来希望,儿子失踪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个家。不到5年,父亲在无尽的思念与自责中离世;母亲接连承受丧子、丧夫之痛,精神彻底崩溃,这个曾经完整的家,就此散了。



而另一边,走失的高洋被好心人送到了福利院。在福利院的两年里,他从懵懂无知的幼童长成懂事的孩子,却始终没能等到亲生父母的身影。1996年的一个下午,阳光洒在福利院的花园里,高洋正在荡秋千,一对荷兰夫妻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对夫妻没有孩子,闲逛时被高洋的笑容吸引,了解到他的身世后,萌生了收养的念头。



“喜欢照片里的房子吗?跟我们去荷兰,我们一家三口住在这里好不好?”养母拿出荷兰家中的照片,温柔地询问。高洋看着眼前和善的夫妻,又望了望照片里漂亮的房子,重重地点了点头。办理手续时,高洋全程兴奋,紧紧跟着养父母,仿佛早已把他们当成了亲人。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看着这一幕,既欣慰又感慨,他们相信,这个孩子终于能拥有一个安稳的家了。



二、异国他乡的成长:被爱滋养,却难掩血缘牵挂

来到荷兰后,高洋有了新名字——苟永明。养父母都是高知分子,对他倾注了全部的爱,唯一的心愿就是“把他培养成有出息的人”。最初的半年,养父母手把手教他荷兰语,带他认识邻居、结交小伙伴,帮他快速适应异国生活。入学后,养父母更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他的学业,拿出积蓄送他去高档学校,每天下班辅导功课,还经常和老师沟通学习情况,用鼓励的话语陪伴他成长。



苟永明没有辜负这份爱,他天资聪颖又格外努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还经常在各类竞赛中获奖。高考时,他付出了比同龄人更多的汗水,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他凭借出色的能力,在加拿大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事业稳步上升,生活过得顺风顺水。



可每当夜深人静,苟永明的心中总会泛起一阵空落。关于身世的疑惑,像一颗种子,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芽:“我的亲生父母是谁?他们在哪里?我为什么会来到荷兰?”小时候,他怕养父母伤心,从不敢提起这些问题;18岁成年后,这份牵挂再也无法抑制。



休假回家时,苟永明终于鼓起勇气,向养父母询问自己的身世。让他意外的是,养父母没有丝毫隐瞒,坦诚地告诉他:“你来自中国四川,5岁时我们从福利院收养了你,听说你是在火车站和父母走散的。”不仅如此,养父母还全力支持他寻亲:“现在条件成熟了,去寻找你的亲生父母吧,我们永远支持你。”养母更是拿出一本相册,里面记录着苟永明从5岁到18岁的每一张照片——原来,养父母早就知道,这个孩子终有一天会想找回自己的根。



带着养父母资助的费用,怀揣着相册里的牵挂,18岁的苟永明,第一次踏上了回国的航班。他要回到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国度,寻找血脉相连的亲人。

三、十年寻亲路:从线下奔波到线上求助,从未放弃

此后的每年,苟永明都会挤出时间回国寻亲。他首先来到当初收养自己的福利院,可时过境迁,曾经的福利院早已被高楼大厦取代,只留下一片陌生的景象,第一次寻亲,以无果告终。



养父母提供的线索,只有几张儿时照片和“成都火车站、3岁男童”这几个关键词,这些零散的信息,在偌大的中国如同大海捞针。接下来的十年里,苟永明跑遍了成都及周边的派出所、社区,走访了无数可能知情的人,却始终没有任何进展。一次次满怀希望地出发,又一次次带着失望返回,可他从没想过放弃——血缘的羁绊,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随着网络的发展,苟永明的寻亲之路迎来了转机。他开始关注各类寻亲网站,加入几十个寻亲群,只要有空,就会坐在电脑前,逐条翻阅寻亲信息。深夜的电脑屏幕前,他仔细对比每一张走失儿童的照片,反复确认信息中的“火车站”“3岁”等关键词,生怕错过任何一丝线索。



2023年,在朋友的建议下,苟永明报名参加了一档寻亲节目。正是这个决定,让他的寻亲路出现了曙光。2024年年初,节目组的一通电话,让苟永明激动得彻夜难眠:“我们找到了你的亲生母亲,DNA鉴定结果已经出来了!”

四、认亲时刻:母亲苍老,父亲已逝,叔叔留着拆迁款等他

2024年2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苟永明手捧鲜花,脚步匆匆。出口处,一位穿着朴素、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紧紧盯着人群,眼中满是期待与紧张——她就是苟永明的亲生母亲。

当苟永明出现在视线里时,母亲忍不住红了眼眶。在节目组工作人员的引荐下,苟永明快步走上前,给了母亲一个迟到30年的拥抱。尽管中文并不流利,交流需要翻译,但母子俩之间的默契与牵挂,早已超越了语言的隔阂。



回到母亲的住处,苟永明才从母亲和亲戚的口中,得知了这个家30年来的遭遇:父亲因他走失,积郁成疾,早早离世;母亲精神崩溃,独自承受着孤苦与思念,这些年,她从未停止过寻找儿子,从早年的报纸寻人启事,到后来的网络寻亲,正是这份坚持,让母子俩最终得以重逢。

聊到动情处,苟永明哽咽着叫出了一声“妈妈”,母子俩相拥而泣,30年的思念与遗憾,在这一刻化作泪水,尽情释放。苟永明紧紧握着母亲的手,承诺道:“以后我会常回来陪你,等有空,就带你去荷兰、加拿大看看。”他也没有忘记养父母:“他们养育我长大,我会一样孝顺他们,两边都是我的家。”

返程那天,母亲和叔叔来送他。苟永明拉着叔叔的手,再三叮嘱:“麻烦您多照顾我妈妈,要是有任何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这时,叔叔突然从包里拿出一张银行卡,递到苟永明手中:“这是家里拆迁的补偿款,你爸爸走之前一直说,要留着给你,这些年我一直替你保管着,现在终于能交给你了。”

拿着这张沉甸甸的银行卡,苟永明再也忍不住泪水。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父亲几十年的牵挂,

3岁时的一次贪玩,让高洋与亲人分离30年;跨越国界的收养,让他在爱中成长;而血缘的羁绊,又让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寻亲路。如今,苟永明终于找回了亲生母亲,虽然错过了与父亲相见的机会,但父亲的牵挂、叔叔的守护,都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个故事,既有分离的遗憾,也有重逢的感动,更让我们看到了血缘的力量、亲情的珍贵。无论走多远,根永远在心底;无论时隔多久,亲情永远是最温暖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