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纽约时报:台积电断供危机,中国稀土反制显威力

时间:2025-10-15 21:51:22 来源:刚哥说法365 作者:刚哥说法365



近日,《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新一轮的科技反制措施可能使总部位于台湾的台积电无法继续向美国供应半导体芯片。原因在于,这些芯片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稀土材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陆。



文章尖锐地指出,美国长期以来利用“长臂管辖”手段,在芯片技术领域对中国进行围堵。而北京此次出台的规定,无疑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展现了中国的坚定立场。

当美国将“长臂管辖”作为全球技术制裁的利器时,或许未曾料到,这把利剑会以稀土为刃,反刺自身。2025年,中国对镓、锗等关键稀土元素的出口管制,不仅是对美国技术霸权的战术反击,更是对其霸权逻辑的釜底抽薪。



中国此举被众多网友视为彻底“掀桌子”的行动,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博弈中的决心与智慧。



你卡我的技术,我就断你的资源。这场博弈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全球化深度耦合的产业链中,任何试图“卡脖子”的行为,最终都会反噬自身。

从实体清单到芯片法案,美国试图通过“小院高墙”策略构建技术隔离带,却忽视了半导体产业“你中有我”的生态本质。台积电5nm芯片的制造需要17个国家、2000多家企业的技术协作,其中中国稀土占全球供应量的90%,这一数据足以说明问题。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曾叫嚣的“断供即自断”悖论,在华为事件中已初现端倪。美国制裁导致高通2023年损失80亿美元中国市场,而华为通过自研芯片实现逆境增长,这一对比鲜明地展示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当美国用《瓦森纳协定》限制光刻机出口时,却忽略了芯片制造中稀土抛光材料的不可替代性。中国稀土学会数据显示,1片12英寸晶圆需消耗0.5克高纯镓,而美国80%的镓依赖进口。这种“技术长板”与“资源短板”的错配,正是美国霸权逻辑的致命软肋。



中国稀土集团2025年出口管制清单的发布,直指美国军工复合体。F-35战机每架需417公斤稀土,而美国国防部库存仅能维持6个月生产。这种“点穴式”的精准制裁,比泛泛的技术封锁更具威慑力。

台积电断供事件暴露了美国技术霸权的脆弱性。当3nm芯片因缺镓停产时,苹果股价单日暴跌7%,市值蒸发1800亿美元。这一现实再次印证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古老智慧。

中国商务部《不可靠实体清单》与《出口管制法》形成组合拳,不同于美国单边制裁的随意性,中方反制严格遵循“对等原则”。仅限制涉及军事用途的稀土出口,既避免伤及无辜,又确立了“滥用制裁必遭反噬”的新规则。



欧盟2024年启动《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投资35亿欧元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日本丰田与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签订长期协议。这些动向显示,美国的技术胁迫正在加速全球供应链去美国化。

就连传统盟友韩国,也因美光科技在华被禁售事件,开始重新评估“选边站”的成本。这进一步证明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

美国媒体承认,对华技术围堵导致美国企业损失超2000亿美元市场份额,而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从2019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45%。这一数据对比,彰显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快速进步。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这种“制裁-反制-突破”的循环,恰如《孙子兵法》所云:“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中国正以智慧和策略应对挑战。



中国主导的稀土产业联盟(REIA)通过“技术换资源”模式,与非洲、东南亚国家共建加工厂,既规避了资源民族主义风险,又重构了全球稀土治理体系。这种“共享型安全”理念,与美国“零和博弈”思维形成鲜明对比。

在WTO框架下,中国将稀土管制定性为“国家安全例外”,援引GATT第21条成功规避法律风险。“以规则对抗规则”,既维护了国际法权威,又揭露了美国“规则双标”的虚伪性。



从稀土反制到Chiplet的技术突破,中国正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智慧破解霸权围堵。台积电事件不过是历史注脚,全球产业链早已用脚投票倒向中国。

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高墙深垒,而是如稀土元素般——在晶格中寻找共生位点,在博弈中创造新平衡。这场世纪博弈的终局,或将证明基辛格半个世纪前的预言:“霸权终将衰落,但文明永不消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