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荷兰政府采取极端措施,冻结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全球30个实体资产,并强制更换管理层,甚至暂停了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所有职务。这一系列动作被视为对美国政策的“同步响应”,但荷兰或许未曾料到,中方的反击会如此迅速且精准——仅用3天时间,便打出一记重拳。

事件起因:荷兰明抢中企资产,意图剥夺控制权
荷兰政府的行动始于对安世半导体的“部长令”,冻结其全球资产和运营一年,随后任命外籍董事,将几乎全部股份托管给第三方。这一系列操作的目标明确:彻底剥夺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安世半导体并非普通企业,其前身为飞利浦半导体部门,后独立为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业务,是全球功率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2024年,该公司营收达147.15亿元,净利润22.97亿元,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与消费装置,是全球关键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中方反击:3天打出组合拳,出口管制直击要害
面对荷兰的挑衅,中方迅速行动。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元器件和组件。这一反制措施与荷兰政府的行动仅间隔三天,速度之快超出荷兰预期。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表声明,对闻泰科技在荷兰的分支机构遭受干预表示“严重关切”。

中方3天反击,荷兰措手不及
安世半导体的战略价值:技术话语权与全球供应链布局
安世半导体的战略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话语权,其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小信号MOSFET、小信号二极管与BJT晶体管、ESD保护器件市占率均位列第一,车规功率MOSFET市占率名列前茅;二是全球供应链布局,其在德国汉堡、英国曼彻斯特拥有晶圆厂,而中国广东的封装组装基地面积达8万平方米,承担了全球80%的出货量。这种“欧洲研发+中国制造”的模式,使得中国在反制中掌握了重要筹码。
美国背后推手:实体清单与关联方规则的连锁反应
表面上是中荷两国围绕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争夺,背后美国脱不了干系。2024年底,美国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2025年9月,美国商务部进一步发布“关联方规则”,将出口管制范围扩展至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作为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直接受到这一规则影响。荷兰的行动,明显是对美国政策的“同步响应”,是“美国定调、欧洲执行”模式的最新体现。

中方反制升级,稀土管制直击荷兰痛点
中方组合拳:稀土管制升级,打击精准有力
中方的反制措施不仅限于出口管制。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发两则公告,收紧稀土相关出口许可,新增5种中重稀土纳入出口管制,出口范围涵盖稀土磁材全产业链设备及原辅料,管辖范围拓展至所有境外组织和个人。稀土元素在半导体制造的关键设备中不可替代,直接影响光刻机等设备的制程精度与良率。中方的这一举措,无疑打在了荷兰的痛点上。
法律反击与外交交涉:中方多管齐下应对挑战
目前,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已正式向荷兰提出交涉,闻泰科技也启动法律反击,联合国际律所向荷兰行政法院起诉政府部长令“越权”。中方已经准备了多种应对策略,反击不仅仅局限于对安世半导体的出口管制。对荷兰这种抢劫行为,在涉及中国经济利益的关键问题上,无论什么样的国家打压,中国都必须毫不留情地反击,不出重拳,刹不住这股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