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清晨,顿涅茨克前线爆发激烈军事冲突。俄军在多布罗皮利亚一线发动大规模装甲突袭,试图从马利尼夫卡方向突破乌军防线,进而占领战略要地Shakhove定居点。此次行动被视为俄方对波克罗夫斯克战略核心区的关键进攻。

战斗自凌晨5时30分持续至上午8时,俄军于7时许投入主力装甲纵队,包括11辆主战坦克及11辆各类装甲车,总计22辆战车组成突击集群。此次装甲攻势被乌方情报部门提前侦获,为后续防御作战赢得关键时间。

乌克兰亚速特种部队采用无人机引导炮兵的复合打击模式,对俄军装甲集群实施精准火力覆盖。交叉火力网在前线形成持续火海,成功击退三次装甲冲锋。战后统计显示,乌军摧毁至少9辆装甲车,另有4辆严重损毁失去作战能力。
现场视频显示,多辆俄军T-72B3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命中后发生侧翻,乘员组弃车逃散。乌军无人机操作员记录到俄军士兵在麦田中仓皇撤退的场景,部分人员被后续火力追击。

波克罗夫斯克作为顿涅茨克铁路枢纽与公路要冲,其控制权直接关乎俄军后勤补给效率。为解救被围部队,俄军连续发动七次进攻均遭挫败。欧洲广场通讯社记者在战地报道中描述:"田野间遍布损毁装备,战壕内遗留大量未爆弹药,救援工作极度危险。"
据前线医疗单位统计,俄军单日伤亡超过200人,创下该区域月内最高纪录。乌军第47机械化旅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俄军士兵随身携带的干粮袋已空置多日,显示被围部队断粮超过72小时。

战局失控后,俄军第150摩托化步兵师指挥官下令炸毁邻近氨气管道,试图制造化学屏障延缓乌军推进。但无人机拍摄画面显示,爆炸产生的有毒云团被风向吹回俄军阵地,导致自身3个战斗小组出现中毒症状。

在更南端的诺沃托列茨克村,俄军步兵遭遇乌军预设的复合防御体系。三层铁丝网与反人员地雷阵构成第一道屏障,后续由无人机群实施24小时空中监视。乌军第10山地旅公布的作战视频显示,俄军工程车在试图剪除铁丝网时,30秒内即被精确制导炸弹摧毁。

尽管遭遇重创,俄军仍持续向多布罗皮利亚方向增派机械化部队。乌军总参谋部发言人指出,被围俄军已丧失有效组织能力,现有补给仅能维持基本生存需求。军事观察员分析称,这种"添油战术"导致俄军单日损耗率上升至18%。
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显示,俄军在此次战役中陷入"消耗战陷阱"。每突破1公里防线需付出3倍于乌军的伤亡代价,而获得的战术价值却持续递减。这种失衡态势正改变前线力量对比。

乌军工程部队构建的立体防御体系发挥关键作用。双层"龙牙"反坦克锥阵与深达4米的交通壕形成物理屏障,配套的电子干扰设备使俄军无人机失控率达67%。这种防御模式已被北约军事学院纳入现代战争教学案例。
24小时无人机巡逻网络实现战场透明化,任何移动目标都会在90秒内遭到火力覆盖。乌军第128山地突击旅公布的作战数据显示,其防御阵地平均每平方公里部署12个观察哨与8个火力单元,构成精密杀伤网络。

乌军总参谋部最新战报显示,在持续48小时的防御作战中,乌军成功收复182.8平方公里领土,并清除23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俄军侦察部队。此次胜利使乌军将防御前沿向俄军控制区推进7公里,创下年内最大单次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