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套房子,跟2022年最高价比,已经跌了44%,可中介昨天还催我:再降10万吧。”深圳业主涂乐乐的苦笑,折射出当前二手房市场的冰冷现实。他翻看着手机里的成交记录,2022年花800万购入的房产,如今挂牌400万仍无人问津。墙上全家福里抢房时的笑容,与如今站在同一位置的苦涩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抛售潮并非个例。全国二手房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调整,业内人士甚至戏称“我们简直在创造一个人类奇迹”。

2025年6月,全国法拍房挂拍量达3.2万套,创年内新高。南京取消限售政策首日,二手房挂牌量暴涨332%,从720套激增至3114套。这场寒潮不仅席卷中国,加拿大万锦华人区一栋独立屋以183万加元成交,较2022年买入价暴跌60万加元,价格跌回2016年水平。
国内市场同样惨烈:山东乳山海景房均价跌至2000元/㎡,42㎡小户型总价不足7万,较最高点缩水超80%;广州珠江新城某豪宅片区,二季度成交均价跌至10.67万/㎡,较2023年最高点下跌33.6%。数据显示,全国二手房挂牌量已超730万套,按当前销售速度需五年才能消化完毕,且挂牌量仍在持续攀升。

这场史无前例的抛售潮背后,存在三大核心推力:
1. 人口结构逆转:2022年中国人口自1963年以来首次负增长,2024年减少54万人。未来十年,购房主力人群可能减少2800万,住房需求与供给关系发生根本性逆转。
2. 房贷压力激增:房贷逾期率升至1.7%,深圳业主康先生失业后每月需还1.2万房贷,被迫降价卖房:“再不卖就要断供了。”
3. 中介施压策略:某平台“砍价秘籍”曝光,针对不同人群采用差异化压价话术:对中产强调资产缩水,对老年人提及子女换房需求,对投资客警示现金流断裂。上海业主周女士收集的十余段中介录音显示,压价套路高度一致:先指出房屋缺陷,再虚构更低价房源,最后以“错过即半年难售”施压。

数据揭示市场残酷分化:杭州富阳富春商圈房价同比跌14%,临平新城跌13%,但核心区域价格保持稳定;广州天河公园板块70㎡户型以380万成交,较2022年买入价亏损近300万,而上海黄浦金陵华庭项目开盘3小时售罄,浦东前滩公馆均价18.9万/㎡仍遭千人抢购。
北京资深中介指出:“购房者愈发精明,租金回报率成为重要考量。”核心区域次新房租金回报率超2.75%(银行三年定存利率),成为其抗跌关键。反观乳山,216套海景房“1元起拍”仍无人问津。

面对寒冬,卖家各显神通:上海业主余乐乐将中介拉入群聊,每日推送九宫格图片:清晨阳光下的飘窗、对口学校升学榜、设计师改造方案。发现中介三次“遗忘”推荐后,她携咖啡点心直闯门店,将户型图贴在业绩榜中央。
周女士针对企业高管买家,连夜研究其社交账号,发现对方太太喜爱法式甜点后,购置进口烤箱并附手写菜谱。签约时买家感慨:“这房子有生活的温度。”最终该房以高于市场价8万成交,在普遍降价15%的市场中堪称奇迹。

清华报告显示,房价跌10%将导致家庭财富平均缩水60万。李女士的房产从1200万跌至960万,直言:“本想靠房增值,如今反成负担。”地方财政同样承压,部分城市因卖地收入锐减“连路灯都关了”。银行压力倍增,六大行房贷不良率超4%。
政策层面已启动救市:武汉硚口区推出“城市更新购房消费券”,换购指定楼盘最高补贴30万;成都放宽限售,2024年10月前购房不再受限;信贷政策持续放松,5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降至2.6%,商业贷款基准利率降至3.5%。

某开发商深夜发问:“三个月降价七次,总价砍掉三成才能成交,我们是否在创造经济史奇迹?”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累计跌7.3%,连续15个月下跌,其中一线城市跌4.8%,三四线城市跌9.2%。
但换个视角,这或是市场理性的回归。当北京炒房客法拍亏千万的消息登上热搜,市场终于认清:房子正回归居住属性,而非投机工具。这场调整究竟是人类经济奇迹,还是价值重估的必经之路?时间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