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回本,三年暴富”,这曾是牙科的财富密码,种植牙、正畸项目动辄上万,利润高达75%。
然而,当浪潮退去,6000家牙科诊所悄悄卷款跑路,“牙科诊所跑路潮”开始。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牙科不赚钱了?
资本催熟的甜蜜毒药
曾几何时,牙科这门生意,几乎和烟酒、眼镜一道,被并列供奉在暴利的圣坛之上。圈内流传着“一年回本、三年暴富”的传说,市场估值一度冲上4200亿元的高峰。

这股淘金热的核心,主要是两个听起来就昂贵的项目,植牙与牙齿正畸。
想做个隐形矫正?准备好三五万块吧,这是最基本的。
在那些最火的诊所,排队做正畸得提前半年预约,这一个项目就能撑起某些诊所近三成的利润。

种植牙更是暴利神话的集大成者,一颗成本不过几百块的种植牙,在诊所的价目表上可以翻上几十倍,最终收费轻松过万。
这上万元的费用里,生产商和经销商只能分走四分之一,剩下那惊人的7500元,都稳稳地落入了诊所的口袋。

大家心照不宣,这钱赚的不是材料费,而是模糊的服务费和品牌溢价。即便是拔颗智齿、做个根管治疗,收费也动辄数千。
风口之上,资本蜂拥而至,2021年是这股狂潮的顶点,全年行业融资总额超过百亿,大大小小的融资事件发生了85起,最大的一笔甚至达到了惊人的2亿美元。

资本的逻辑简单粗暴:砸钱,扩张,再砸钱,再扩张。
于是,牙科诊所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
从2019年到今年,短短几年间,全国的口腔机构数量预计将从7.6万家暴增到13.5万家,增幅接近78%。仅在2019到2022这四年,机构数量就增加了六成。

然而,资本既是催化剂,也是双刃剑。
无序扩张迅速导致市场饱和,一场惨烈的价格战随之而来。
最疯狂的时候,项目价格跳水超过60%,曾经万元起步的种植牙项目,一度被砍到千元以下。
为了在血海中求生,一些诊所开始走上歪路,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最终导致医疗投诉案件激增。

一记重拳砸醒淘金梦
正当资本还在做着“金牙”美梦时,政策的铁拳毫无征兆地砸了下来,这场闹剧也迎来了结束。
在2023年,种植牙被正式纳入国家集中采购范围,价格一夜回到解放前。

平均降价幅度超过55%,那颗曾经动辄上万的牙,瞬间跌落至三四千元。就连牙冠也未能幸免,部分全瓷牙冠的价格从三四千元直接被打到五百出头,降幅超过八成。

对于那些四五成收入都依赖种植牙的民营诊所来说,这一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利润直接缩水了约两成。
紧接着,多地的牙科治疗项目开始能用医保报销了。

医保局统一采购和定价,彻底压缩了价格虚高的空间,公立医院的价格本就比私立低了近一半,现在有了医保加持,吸引力更是暴增。

所以到了2024年,各大公立医院的口腔科门诊量直线上升,挂号变得和抢春运火车票一样困难。客流的巨大转变,让占市场总量高达92%的民营机构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除了市场的打压,人力成本也开始上涨。
根据社保税务新规,从今年起,诊所的人力成本将显著提升。
一个拿着6000元月薪的护士,诊所需为其多缴纳近2000元的社保,用人成本直接上涨了三成。收入锐减,成本却在飙升,诊所的资金链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废墟之上谁在求生
当潮水退去,牙科行业爆发了令人震惊的“跑路潮”。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大约有6000家诊所卷款跑路。有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全年的倒闭率可能高达20%到25%,仅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就有超过230家口腔机构关门大吉。

健身房跑路,损失的是钱。牙科诊所跑路,威胁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健康,这场倒闭潮留下了一地鸡毛和大量治疗被中断的患者。

就像某牙科医院的案例,患者交了全款,诊所一夜消失,后续想要转诊,不仅要自费增加预算,还因为原始治疗方案的丢失而面临巨大的风险。
乱象之下,低价陷阱依然存在,市场上“99元洗牙”之类的引流噱头还在收割着最后的韭菜。但真正有远见的从业者,开始在废墟之上寻找突围之路。

有人选择切换赛道,不再死磕综合服务,而是打造“隐形正畸专家”之类的专业标签。
有人则扎根社区,瞄准家庭用户,用儿童窝沟封闭这类医保项目吸引流量,后续的消费转化率竟能超过30%,这条路走通了。

还有人选择价值升级,走向高端化。
通过普及口腔CT、数字化导板、3D打印牙冠等技术,不仅将种植牙手术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半小时,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体验,也创造了新的利润空间。
超八成的从业者都认为,这笔金钱的投入是值得的。

个性化的美学修复、AI辅助设计方案,这些客单价可以冲到5万以上的新服务,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在一、二线城市,连锁品牌凭借专业团队和高端服务,牢牢锁定了高收入人群。

而在三、四线城市,一些诊所开始走“亲民路线”,将核心项目价格控制在万元左右,迎合着当地刚刚觉醒的庞大需求。这些下沉市场的标准化采购规模,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25%。

据预测,到今年,仅国产种植牙的市场规模就有望突破800亿元,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份额。而数字化诊疗的渗透率也将超过50%。
结语
牙科行业的“金牙”确实碎了,但这绝非行业的末日,而是一场有必要的市场重塑。对患者而言,这无疑是好事。

集采和监管的加强让价格变得前所未有的透明,过度医疗的现象也在减少。
未来的生存权,将不再属于那些擅长资本游戏的操盘手,而是会回归到那些真正能提供专业医疗服务、赢得患者信任的从业者手中。

经历过阵痛后,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规范、专业的市场。
信息来源:
满口牙齿拔完,口腔诊所却“跑路了”2025-07-25 19:35 来源:澎湃新闻
定了!福建种植牙集采正式落地实施!单颗种植牙总费用平均降幅超50%2023-04-21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