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运动爱好者眼中,迪卡侬是性价比之王;而在中产家庭社交圈里,它正悄然成为最受欢迎的遛娃圣地。这家以运动装备闻名的连锁品牌,凭借独特的门店体验和儿童友好设计,意外解锁了"免费托儿所"的新功能。
走进任意一家迪卡侬门店,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在攀岩墙上挑战自我,在骑行区练习平衡车,在露营区钻进帐篷扮演探险家。家长们则坐在空调区刷手机或挑选商品,享受难得的放松时刻。社交媒体上,年轻父母们亲切地将这里称为"被卖货耽误的免费迪士尼+儿童健身房"。

在小红书搜索"迪卡侬遛娃",会进入一个充满创意的亲子世界。90后父母们分享着如何在这片蓝黄配色的运动天地里,实现"孩子放电,自己偷闲"的理想状态。笔记标题充满诱惑力:"0元室内遛娃攻略"、"购物遛娃两不误"、"迪卡侬儿童节礼物清单"等。
一条关于儿童节礼物的笔记能轻松收获上千点赞,评论区变成大型经验交流现场。有家长询问"平衡车多少钱入手的",也有新手父母请教"三岁宝宝适合哪些运动装备"。这种UGC内容生态,让迪卡侬逐渐成为亲子领域的隐形KOL。

(图片来源:小红书)
抖音平台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母婴博主们拍摄的亲子好物视频下,挤满了带孩子发展大运动的"课代表"。这些大运动包括翻滚、爬行、奔跑等基础动作,对儿童发育至关重要。迪卡侬提供的免费运动空间,恰好满足了家长们的刚需。
孩子们在这里找到的快乐各不相同:有的沉迷于露营区的帐篷探险,有的骑着平衡车全场飞驰,还有的对着迷你篮球框反复练习投篮。就连货架上的果泥,都成为部分小朋友频繁光顾的理由,成为名副其实的"必买单品"。

(图片来源:抖音)
通过与多位家长交流发现,迪卡侬吸引他们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点:全龄段运动场景、安全友好的空间设计、完全免费的体验环境。这种组合拳,精准击中了中产家庭的痛点。
"比起密闭游乐场,我更喜欢带孩子来迪卡侬",常客李女士表示,"这里装备专业,孩子能真正体验运动乐趣。我们还能顺便看看徒步装备,全家需求都能满足。"这种一站式解决方案,让周末出行变得简单高效。
另一位年轻妈妈的观察更具体:"从学步幼儿到青少年,每个年龄段都有适合的活动区。看到小宝宝在软垫上爬行,小学生在篮球场投篮,这种场面特别治愈。"迪卡侬通过精细化分区,成功覆盖了0-14岁全年龄段儿童。
迪卡侬在儿童市场的投入有目共睹。从产品端看,几乎覆盖了所有运动项目的儿童装备。魔镜洞察数据显示,2025年1-9月电商平台热销商品中,"儿童/迪卡侬儿童"关键词出现频率高居第三,仅次于"户外"和"运动"。

2020年,迪卡侬在天猫开设儿童旗舰店,产品覆盖80多种运动项目。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专业分区:幼儿启蒙装备采用圆角设计,学龄儿童器材注重功能性,青少年产品则强调专业性。这种精细化运营,体现了品牌对儿童市场的深刻理解。
线下门店的体验设计更具巧思。近4000平米的仓储空间里,攀岩墙、篮球场、骑行区等免费体验区构成独特生态。员工中不乏少儿体适能教练,他们会耐心指导孩子正确使用装备,并反复提醒安全注意事项。这种专业服务,增强了家长对品牌的信任感。
除了日常体验,迪卡侬还定期举办亲子跑、运动会等活动。青少年轮滑比赛等有奖赛事,既增加了用户粘性,又培养了潜在消费群体。这种"体验+销售"的模式,正在重塑零售空间的功能边界。

(图片来源:抖音)
实地走访发现,迪卡侬的消费者可分为两类:目标明确的"任务型家长"和纯粹的"遛娃型家长"。前者带孩子实地体验产品,决策高效;后者更看重免费空间,停留时间反而更长。这种差异化的消费行为,对门店运营提出了新挑战。
进一步细分可见,遛娃群体又分为商场顺路型和固定场所型。前者在购物前后带孩子放电,后者将迪卡侬当作日常遛娃基地。他们的共同点是享受购物遛娃两不误的环境,但消费行为相对随性。
消费者菜女士的案例颇具代表性。作为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妈妈,她首选迪卡侬购买运动用品:"性价比高且专业"。但对于自行车等高价商品,她会选择闲鱼购买二手产品。有趣的是,她从未带孩子到店体验,因为"离家太远"。这暗示着:对部分家长而言,产品性价比仍是首要考量。
魔镜洞察数据显示,2025年1-9月迪卡侬电商平台热销儿童商品呈现三大特点:日常实用型(双肩包、洗发水)、应试刚需型(游泳眼镜、足球鞋)、兴趣拓展型(登山鞋、滑板车)。价格区间保持平价定位,最贵儿童滑板车约500元。

但与细分市场头部品牌相比,迪卡侬仍有提升空间。以儿童轮滑鞋、双肩包、冲锋衣为例,小状元、耐克、骆驼的销售额分别是迪卡侬的3.6倍、37倍和57倍。这反映出:虽然产品线齐全,但在专业度和设计感上,仍需加强。
价格对比更直观:天猫平台显示,小状元儿童轮滑鞋双十一折扣价162元,迪卡侬同类产品售价246.9元。虽然迪卡侬双肩包价格低于耐克等品牌,但设计更为朴实。这种"性价比"策略,在消费升级趋势下面临挑战。

(图片来源:淘宝)
政策推动和市场扩容正在改变竞争格局。2021年国家要求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2023年儿童户外服销售额同比激增227.06%。这些因素促使户外品牌加速布局儿童业务。
今年以来,李宁、GAP、斯凯奇等品牌纷纷开设青少年概念店和亲子体验空间。安踏儿童在店内设置积木区和投篮机,并引入足弓测量设备;GAP KIDS提供玩偶角和图书区;斐乐儿童通过赛事活动增强粘性。这些举措都在争夺迪卡侬的客群。
但消费者适应新体验仍需时间。有家长表示,独自带孩子在品牌店玩积木会感到尴尬;也有人尚未意识到这些门店的新功能。这反映出,亲子消费场景的变革仍在进行中。

对许多父母而言,迪卡侬的独特价值在于:孩子能自由体验运动,家长可顺便选购装备。这种不刻意推销的氛围,构成了其亲子吸引力。但随着竞争加剧,这种优势正在被稀释。
问题的关键在于:迪卡侬能否将遛娃流量转化为品牌专业形象的认可?能否让家长不仅愿意带孩子来玩,更认同在这里购买的价值?这需要品牌在产品创新、体验升级、专业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
在亲子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迪卡侬的"免费托儿所"模式面临双重考验:既要保持性价比优势,又要提升专业度和设计感;既要维护现有客群,又要吸引新消费者。这场关于儿童生意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作者/孟萍萍@cq2731443
编辑/张晨阳@a18811650028
设计/戚桐珲
运营/苏洪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