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早筛第一股”诺辉健康造假退市:400亿市值归零的警示

时间:2025-10-23 20:05:31 来源:野马财经 作者:野马财经



停牌500天,诺辉健康终陷退市泥潭

作者 | 孙梦圆
编辑丨于婞
来源 | 野马财经

停牌超过500天后,诺辉健康(6606.HK)的资本故事迎来终章。2025年10月22日,港交所正式宣布:因未履行复牌指引,该公司上市资格将于10月27日取消。这家曾以“癌症早筛第一股”光环登陆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最终以市值归零的方式黯然离场,留给市场的不仅是唏嘘,更是一记关于商业诚信与行业合规的警钟。

精密造假系统:从样本拆分到资金闭环

诺辉健康的崩塌始于一套精密且隐蔽的造假链条。据“健闻咨询”披露,其销售团队为虚增核心产品“常卫清”的检测量,竟通过收集公厕粪便样本,将一份样本拆分至多个虚假账户,伪造“多人检测”需求。更隐蔽的是,公司通过第三方平台构建资金闭环:以“营销费用”名义向平台支付资金,再由平台以“采购试剂盒”名义回流款项,形成虚假销售闭环。做空机构Capitalwatch的报告直指,其2022年真实销售额可能不足公开数据的十分之一,公开检测量中90%为虚构。

这套模式在2024年3月彻底暴露。审计机构德勤因无法核实销售真实性,拒绝在2023年财报上签字,导致股票被强制停牌。随后,首席财务官、审计机构乃至创始人朱叶青相继离职或被罢免,公司治理全面失控,最终进入清盘程序。而其营收支柱“常卫清”的国家药监局注册证将于11月8日到期,在清盘背景下,这张“准生证”能否延续成为公司残存价值中最大的悬念。



图为:药监局官网显示的“常卫清”注册信息

资本市场决绝:64亿港元市值趋零

资本市场的判决更为残酷。光大证券、博时基金、兴银基金近期先后公告,将旗下产品持有的诺辉健康估值砍至0.01港元/股,64亿港元市值就此归零。这场崩塌不仅让数千名投资者血本无归,更暴露了癌症早筛行业在商业化进程中的深层困境。

泡沫与塌房:从造假爆雷到退市终局

2023年8月16日,一封名为《关于诺辉健康财务数据造假的调查报告》的文件引发市场震动。该文件称,诺辉健康通过压货方式营造九成虚假销售收入,2022年实际销售额仅为7695万元,与其公布的7.65亿元相差9倍。尽管诺辉健康当日发布声明否认,并在半年报中强调报告未在官方平台发布,但造假质疑已如影随形。

2024年1月,诺辉健康发布2023年报盈喜预告,宣称全年总收入达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然而,超高的应收账款再次引发质疑。3月28日,年报难产并宣布停牌,股价定格在14.14港元/股。德勤对销售数据的质疑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司选择沉默应对。



图源:罐头图库

2024年4月,诺辉健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成立特别委员会调查,但颓势已无法逆转。9月,管理层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塌:审计机构德勤辞任核数师,首席财务官高煜与联席秘书莫明慧离职,12月朱叶青辞去CEO职务,次年2月被罢免执行董事身份。2025年8月,开曼群岛大法院委任三家专业机构担任共同临时清盘人,公司董事会权力被全面暂停。

做空机构Capital Watch的评论一针见血:“在资本市场,故事可以编,舆论可以买,但数字买不走。”据爆料,诺辉健康曾靠环卫工人粪便样本和精密造假链条,将营收数据“吹”上260%的暴增神话。其通过“虚拟出库”手段,将未发货产品标记为“已销售”,并通过免费送检、一人样本伪造多人检测等方式,虚构回检数据加速收入确认。

光环背后:“癌症早筛第一股”的狂飙与落寞

诺辉健康的崛起曾被视为行业标杆。创始人朱叶青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生物化学专业背景与MBA学位,曾在三星物产、通用电气任职多年。2013年,他与北大同班同学陈一友、吕宁在美国硅谷聚会上达成创业共识,共同研发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2015年,三人在杭州创立诺辉健康,定位高发癌症居家早期筛查和基因检测服务。

2021年2月18日,诺辉健康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市值一度冲破410亿港元。其产品矩阵包括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FIT居家自测器“噗噗管”和幽门螺杆菌检测产品“幽幽管”,另有适用于宫颈癌、肝癌和鼻咽癌筛查的在研产品。2023年上半年,“常卫清”贡献60%销售收入,中国内地实现收入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6.2%。

然而,光环之下隐患已现。诺辉健康构建了医院与消费医疗双渠道体系,医院渠道占“常卫清”营收的54%,同时通过连锁体检机构、保险公司、药店及线上平台拓展消费医疗市场。但这种“门诊筛查+院内诊疗”的联动模式,未能掩盖商业化进程中的合规困境。



图源:罐头图库

未来之问:早筛赛道的合规紧箍咒

诺辉健康的崩塌,暴露了癌症早筛行业在商业化进程中的共性风险。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分析称,行业过度依赖资本输血、商业化进程缓慢、市场实际需求未被充分验证等问题普遍存在。企业往往在技术未成熟时急于上市融资,导致后续发展乏力。

肿瘤辅助诊断产品的商业化模式主要分为LDT(医学检验部门自建检测方法)和IVD(体外诊断产品)。LDT模式受法规、成本等因素限制,只能服务院内患者,且同质化竞争严重;IVD模式需通过NMPA审批,但获批产品仅限于医院场景由临床医生处方,不能用于C端场景。合规限制了大多数癌症早筛产品的商业化推广渠道,而高昂的市场教育成本使得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朱叶青曾多次强调“筛查产品必须像药品一样严守审批边界”,但现实是,行业80%以上的销售费用被用于渠道推广。他眼中理想的行业图景是“百证齐发”的蓬勃,但诺辉健康自身却倒在了合规红线下。

10月9日,胃癌早筛赛道迎来国内首张注册证,拿下这张“破冰证”的Mirxes觅瑞,早期投资人名单里赫然列着诺辉健康的名字。那个喊着“百证齐发才是春天”的领路人,终是没等到自己的“第二证”。



图为:朱叶青微信

如今,朱叶青的微信签名栏里静静躺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十个字。国内癌症早筛行业的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