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家族企业二代接班困境:为何传承之路如此艰难?

时间:2025-10-24 11:05:24 来源:正和岛 作者:正和岛


作者:董铭尧 诺丁汉大学双创硕士、跨界对标学堂主理人
汪潇 西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导师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中国民营企业正集体步入接班高峰期。数据显示,全国约300万家中小型民营企业带有家族控制背景,这些企业多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如今,创始人平均年龄已超60岁,超八成企业面临'必须交棒'的关键节点。这场代际传承潮,既是企业生命周期的自然演进,更是民营经济生态的结构性挑战。

接班远非简单的'谁来接棒'问题,而是涉及财富、责任、认知框架与战略思维的系统性工程。调研显示,仅16%的家族企业制定明确接班规划,严格落实者不足3%;超八成二代对接班缺乏兴趣。高学历、国际视野的二代们,面对父辈经验、人脉支撑的企业,常陷入'有身份无实权'的尴尬。

01 '挂帅不领兵':接班沦为仪式

不少家族企业的接班更像'加冕礼':二代挂上'总经理'头衔,企业决策仍由创始人拍板。这种'挂帅不领兵'的局面,源于企业系统仍停留在上一个经济时代。创一代企业家能力卓绝,企业高度依赖其个人权威,形成'离了创始人就转不动'的状态。

问题的核心在于信任与权力的错位。创始人对二代不放心,企业上下对二代的尊重多因'看创始人面子',二代夹在中间难以施展。这种由'一代企业家、二代企业家和老臣'构成的'信任三角',任何一角缺失都可能导致接班流于形式。

外部环境变化加剧了困境。AI、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等新技术正重塑产业竞争逻辑。若企业仍抱'人治模式'不放,二代即便有才华也缺乏舞台,企业可能错失变革良机。

02 '我吃过的盐比你多':经验壁垒困住二代

改革开放初期,靠创始人直觉、胆色、人脉就能把生意做起来。但这种'老板经验+低制度化运营'模式,如今成了困住二代的'无形墙'。家族企业重'人治'轻'法治',公司治理架构不健全,二代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常遭阻力。

许多创始人及老一辈管理层对'系统决策、流程管控、智能升级'等理念理解有限,甚至本能排斥。传统企业习惯粗放增长和人情管理,对数据驱动、流程再造等新思路知之甚少。二代提出数字化转型方案,常因父辈对数字技术不熟悉而被否决。

相较于'创业'的白手起家,'守业'式的改造更为艰难。二代肩负将传统企业带入现代化的重任,这不仅涉及技术与流程更新,还需挑战前代奉行的成功经验。这种深度重塑的复杂性与艰辛,丝毫不亚于初次创业。

03 '一个人说了算':治理集权与文化惯性的死结

大多数中国家族企业治理'高度集权',文化'跟着创始人走'。创始人既是老板,也是'大家长',经营决策、股权、人事、文化全由其定。企业文化往往是创始人个人风格的延伸,治理架构带有浓烈的家长制色彩。

在创业时代,老一辈奉行'现金流为王',靠血汗打拼和人情网络铺路。而受过良好教育的二代更注重可持续增长模式,青睐通过品牌、数据、自动化和AI等方式获得可扩张的成长。这种价值观与管理风格的差异,导致家族企业交接班时文化冲突频发。

在高度集权的架构下,文化惯性的力量格外强大。上一代的成功经验常被神化为不容置疑的'真理'。不少创业元老理直气壮地宣称:'我们当年就是这么干的,错不了',对二代的新思路嗤之以鼻。二代沿用父辈旧地图行军,固然容易守成却难有新突破;而一旦尝试绘制新蓝图,又往往会遭遇长辈的强力掣肘。

04 '我到底是谁?':二代陷在'中高层夹缝'里的尴尬

很多二代接班后,都会陷入困惑:'我到底是老板,还是高级打工人?'他们名义上是未来接班人,实际身份却很模糊,既不像老板又不像创业者,更像是受聘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身份与权力脱节,使得他们上不能真正号令全局,下难以服众施政,成了'夹心层'。

首先是'没制度撑腰'。由于家族企业治理不透明、规则不健全,接班人难以通过正式制度建立自身影响力,只能倚仗'太子'的身份撑场面。时间一长,缺乏实际业绩支撑,'太子'光环也会很快褪色。

其次是'老臣不服管'。原有高管团队往往与二代难以形成协同默契。跟着创始人打江山的企业元老们习惯于唯创业老板马首是瞻,对于年轻的接班人缺乏天然信任,更谈不上共同愿景。这种'信任断层'导致管理摩擦频发。

更危险的是'股权不清'。如果企业股权和控制权传承安排不明,老臣甚至可能与家族内部不同成员结盟,争夺权力。典型如知名企业杉杉股份:创始人突然离世却未留遗嘱,且股权架构复杂,其子与继母及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之间爆发控制权之争,令人唏嘘。

05 从'接班'到'创造':战略接班人的使命

当今的市场环境、技术范式和政策背景都在剧烈变化,企业传承不再是简单原地'接班守业'的命题,而意味着二次创业、战略再造。真正的接班人,不应只是财富的继承者,更要成为企业战略的再创造者。

未来接班是否成功,并不取决于能否重复上一代的道路,而在于能否做到以下几点:

1. 识别未来的增长引擎:深刻洞察产业趋势和新技术机遇,为企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战略赛道。例如,二代可以着眼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布局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领域;也可以顺应消费升级,重塑老品牌形象以拥抱年轻市场。

2. 构建新一代治理机制:打造更加透明、高效、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引入现代管理制度。从股东会、董事会到高管层,实现权责分明、流程清晰,减少对个人的依赖。必要时'放权让贤',大胆引进职业经理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3. 推动组织从经验型向认知型跃迁:培育数据驱动、知识驱动的组织文化与能力。通过内部创业项目或创新机制,让企业持续尝试新模式、新产品,不因既有的成功而裹足不前。例如,在家族内部搭建创业平台,鼓励二代在家族企业的'保护伞'下试水新项目,实现锻炼成长与组织升级的双赢。

07 结语

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不是某个时点的交接仪式,而是经年累月的系统变革。评价传承成功与否,不是看交接那天多热闹,而是看十年后企业还能不能增长。

唯有二代接班人在心态上实现从'守业'到'创业'的转变,以战略家的眼光定方向,以创业者的闯劲破难题,才能既继承'财富帝国',又扛起父辈的'精神旗帜',不仅延续企业的辉煌,更可能开辟出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也唯有如此,中国家族企业才能基业长青,在时代浪潮中续写传奇。

排版| 薯条
主编| 孙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