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A股市场迎来一则重磅消息:东莞科技企业生益电子(688183.SH)股价强势封住“20CM”一字涨停板,成为当日市场焦点。这场资本狂欢的直接导火索,是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0.74亿元至11.54亿元,同比激增476%至519%,远超市场预期。
PCB行业:AI算力浪潮下的核心受益者
生益电子的主营业务为印制电路板(PCB),这一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的细分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PCB作为电子元器件的物理载体与电气连接枢纽,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推动下,服务器/数据存储、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等下游领域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PCB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需求端,海外云服务厂商加大资本开支,全球数据中心建设进入加速期;供给端,国内头部企业通过扩产提升算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中国自2006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PCB生产国后,产业优势持续扩大——2024年国内PCB产值达412.13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值的56%,形成“世界PCB看中国”的格局。
该图片属于AI生成

生益电子:东莞制造的科技标杆
坐落于华南制造业重镇东莞的生益电子,在数通PCB领域深耕近三十年,已形成显著的技术与市场壁垒。2024年公司服务器产品订单占比提升至48.96%,东城四期项目实现HDI及软硬结合板规模化生产,泰国基地(总投资1.7亿美元)与国内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19亿元、产能70万平米)正加速建设,形成“国内+海外”双轮驱动的产能布局。
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四大维度:
风险警示:估值扩张背后的隐忧
尽管业绩与前景双优,但生益电子仍面临两大潜在风险:
1. 股东减持压力: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以来公司重要股东已实施7次减持,市场信心或受扰动。
2. 地缘政治风险: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达55.61%,而全球算力硬件产业链正经历深刻调整。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公开表示,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已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事实上,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份额已从2024年5月的95%骤降至8月的50%,H20芯片停产、RTX6000D滞销等事件,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面临的供应链重构挑战。
在这场科技与资本的双重博弈中,生益电子能否延续“业绩与股价齐飞”的传奇,值得市场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