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美经贸磋商迎突破:震荡后双方达成积极共识

时间:2025-10-27 21:03:21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当地时间10月25日至26日,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此次沟通正值10月中美关系出现新一轮震荡的背景下,双方谈判团队展开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就解决各自关切的核心议题达成基本共识。随着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在韩国举行,外界普遍预测中美元首或借此机会举行会晤,此次磋商成果为高层互动奠定了积极基础。

本轮经贸磋商议题广泛,涵盖美国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芬太尼问题关税与执法合作、农产品贸易、出口管制等关键领域。10月以来,美方不顾中美元首通话共识,连续出台对华打压举措,包括威胁加征100%关税、收紧关键软件对华出口管制等,引发中方必要反制。中国商务部宣布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政策,并针对美国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的单边行为实施对等反制措施。



10月25日磋商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合影留念,彰显双方对话意愿。事实表明,特朗普政府的遏压策略无法动摇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中方始终秉持“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原则,若美方拒绝平等对话,中国必将采取强有力反制措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曾指出:“伤害的力量就是讨价还价的力量”,这一论断在中美博弈中得到充分验证。

针对美国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的单边行为,中国政府同步实施对等反制,宣布对美国拥有、运营或持股25%以上的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此外,中国商务部通过出口管制措施,进一步封堵稀土及其技术非法流向境外,涵盖稀土物项、技术、设备、原辅料及五种中重稀土、锂电池等关键领域。这些博弈使中美关系在数月平稳后再度出现波折,但“以打促谈、以斗促稳”已成为中方应对策略的核心。

磋商结束后,中方牵头人何立峰强调,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维护经贸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契合国际社会期待。美方牵头人贝森特则表示,双方已达成“非常积极的框架”,原定11月1日实施的对华关税举措“实际上已不存在”,并就延长11月10日到期的关税休战协议释放积极信号。


尽管如此,中美全面达成经贸协议仍需时日。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指出,双方就多项重要议题形成初步共识,但需进一步确定具体细节并履行国内批准程序。他强调:“美方立场强硬,中方维护利益坚定。”农产品贸易、芬太尼关税、出口管制等问题复杂,需持续“讨价还价”。此次磋商或为阶段性缓和,中美需在博弈中寻找新的均衡点。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美元首可能在APEC会议期间的会晤,这被视为战略沟通的重要机遇。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多次通话,为改善双边关系定调。维护经贸关系稳定大局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顺应国际社会期待。从日内瓦到吉隆坡,中美通过五轮磋商取得的成果需倍加珍惜。只要坚持平等、尊重、互惠原则,两国定能找到共同繁荣之道。

(作者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作者:赵明昊
编辑:徐方清

延伸阅读:中美磋商后美方乐观表态,贝森特称“对美国农民是好事”

10月16日吉隆坡经贸磋商后,中方披露双方进行了“深入、坦诚的讨论”。李成钢指出,中美就议题建设性探讨并形成初步共识,下一步将履行内部审批程序。何立峰副总理强调,成果来之不易,需双方共同维护,希望美方相向而行,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美方态度更为乐观。财政部长贝森特期待中美峰会,称其“对美国公民、农民和整个国家是好事”。然而,当被问及食品价格何时下降时,贝森特回避直接回答,引发舆论关注。


全球局势动态:泰柬签署和平协议,中印恢复直航

除中美磋商外,近期国际局势呈现多重积极信号。泰国与柬埔寨在多方斡旋下签署和平协议,缓解边境争端;中印时隔五年恢复直航,首趟航班由印度靛蓝航空执飞,从加尔各答飞往广州。这些进展表明,地缘政治博弈中,对话与合作仍是化解分歧的关键路径。

历史从不笔直向前,它总在曲折中寻找出路。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缓和与国际社会的积极互动,为全球稳定注入新动力。未来,双方能否在博弈中实现共赢,仍需持续观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