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安徽登顶汽车第一省,冲刺GDP十强还有多远?

时间:2025-10-31 18:07:18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史航

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省份经济成绩单中,安徽省的表现尤为亮眼。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7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

当前,在31个省份的排名中,安徽位列第11位,与第10位的湖南差距仅470.56亿元。这一微小差距,让安徽能否在最后一个季度冲刺全国GDP十强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今年以来,安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上半年,安徽汽车产量登顶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第一省”;前三季度,安徽外贸增长15.7%,进出口总值7262.5亿元人民币,领先中部地区,全国排名也从第13位跃升至第9位。

其中,汽车出口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安徽出口汽车(含底盘)80.2万辆,出口量全国第一,同比增加17.8%;出口价值856.6亿元,同比增长25.5%。

扎实的工业基础、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再加上强劲的出口势头,让安徽在中部省份的竞争中底气十足。那么,在最后一个季度的冲刺中,安徽能否跻身全国GDP十强省份的行列呢?

成为“汽车第一省”:安徽汽车产业崛起之路

从具体数据来看,制造业是推动安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前三季度,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其中制造业增长10.9%。在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中,汽车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增长16.3%。

当前,安徽已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第一省”。前三季度各省份汽车产量数据中,安徽以240.44万辆位居全国第一位,超过第二位近30万辆。


安徽芜湖的汽车制造车间(图源:图虫创意)

安徽的汽车制造业为何如此强大?在整车制造方面,安徽已经集聚了比亚迪、蔚来、奇瑞、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厂,制造能力和品牌效应强大。而在产业链方面,行业内一直有“不出安徽就能造出一辆车”的说法。

在《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安徽对各地市的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清晰定位,展现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各地明确的产业分工。例如,支持合肥构建新能源汽车核心发展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芜湖打造自主品牌核心集聚区,夯实罐装车、救护车、房车等特色产业;马鞍山重点布局重型卡车等专用车领先优势;安庆积极发展智能汽车零部件;滁州推进整车企业并购重组,支持零部件企业发展;阜阳、淮南推动载货汽车及专用车向高端化、节能化发展等。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安徽已经形成覆盖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后市场服务的完整汽车产业链,实现从研发设计到回收利用的全环节贯通,产业协同效应显著。

安徽对汽车产业的规划甚至精细到了县域。2024年印发的《安徽省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要引导支持县域零部件企业深度嵌入安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参与长三角汽车产业分工协作,加快推动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

在上述方案中,安徽结合每个县域的特点为县域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定位。对于整车企业总部及周边县域,安徽定位其围绕整车进行上下游配套,例如巢湖市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对于缺少整车企业的县域,则根据其产业基础发展与汽车相关的特色产业,例如濉溪县推动铝基金属材料向新能源车身、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壳体等高端产品延伸。

“安徽通过立法保障、专项规划、精准扶持构建多层次政策框架,重点培育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向生态主导型升级,形成了政策与产业发展的战略协同。”王鹏说。

汽车产业带动外贸增长,安徽外贸表现抢眼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安徽制造业的增长,也让安徽前三季度外贸表现十分出彩。今年第一、二、三季度,安徽分别进出口2159.7亿元、2428.3亿元、2674.6亿元,实现逐季扩大。9月份,安徽进出口967.5亿元,同比增长29.5%,月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900亿元。

从排名来看,安徽进出口总值分别位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9位。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5、长三角第1位,实现连续11个季度正增长。


汽车出口码头(图源:图虫创意)

王鹏认为,安徽外贸实现快速增长,既有汽车产业的推动,也有出海体系的助力。从出口结构上看,汽车产业成为安徽出口核心引擎,通过技术赋能和品牌建设拓展全球市场,形成传统车企与新能源企业协同出海的格局。从开放通道上看,安徽依托铁海联运、江淮运河、中欧班列等构建多式联运网络,叠加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形成了贯通亚欧、连接内外的开放通道体系。

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安徽冲刺GDP十强

前三季度,安徽GDP排名第11位,能否在最后一个季度冲刺全国前十?据统计,湖南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4%,增速比全国同期高0.2个百分点,与安徽增速持平。GDP总量达到40240.56亿元,与安徽相比,保持470.56亿元的差距。

从具体数据来看,安徽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位居全国第四,湖南则同比增长了7.8%,稍落后于安徽。而在装备制造业这个两省共同的强项方面,前三季度,湖南装备制造业支撑稳定,增加值增长11.4%,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安徽的增速相对更快,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2.7%。

从消费来看,前三季度,湖南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安徽则同比增长4.4%,稍稍落后于湖南。当前来看,两个中部省份各有千秋,年末安徽能否实现超越尚未成定局。


合肥(图源:图虫创意)

王鹏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可以给安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之中。《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推动合肥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联动发展,提升城市群辐射联动效应。

在国家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建设中,安徽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多地均融入规划之中。今年10月,《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行动方案》发布,其中提到包括合肥都市圈在内的长三角都市圈要加强合作互动,不断释放都市圈同城效应和联动效应。同时,注重增强重点领域系统集成探索,实现破壁成圈、功能融合的效应。

安徽正进一步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浪潮。下一步,安徽该如何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王鹏表示,安徽可以利用科研优势,通过国家科学中心协同、大科学装置共享、联合攻关机制,依托国家实验室、综合性科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提供原始创新供给,加速科技资源在长三角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在产业方面,王鹏认为,安徽可以依托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推动长三角产业链向安徽延伸布局,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体系,通过汽车、新能源等产业联盟建设,维护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产业集群跨区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