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随着A股42家上市券商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券商业绩格局与投资逻辑的深层变化引发市场关注。受益于A股市场整体上行,券商经纪与自营业务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多数机构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升,但行业分化加剧、传统投资逻辑松动等特征愈发显著。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券商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格局。中信证券以总营收558.15亿元(同比增长32.7%)、归母净利润231.59亿元(同比增长37.86%)稳居行业首位;国泰海通(合并后)总营收达458.9亿元(同比增长101.6%),归母净利润220.7亿元(同比增长131.8%);国联民生(合并后)总营收同比激增201.17%至60.38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345.3%至17.63亿元。
头部阵营中,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国银河和中金公司总营收均突破200亿元;中小券商中,长江证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5.2%至33.73亿元,华西证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316.89%至10.59亿元,中原证券、中泰证券归母净利润增幅分别达138.68%和158.63%。
然而,行业分化同样显著。西部证券成为唯一总营收同比下滑的机构(下降2.17%至43.35亿元),但其归母净利润却大幅增长70.63%至12.43亿元。细分业务显示,其经纪、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率接近80%,自营净收入增长15%,但资管业务下滑19%,信用业务扭亏为盈。


从细分业务看,经纪业务成为普遍增长点。42家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净收入全部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38家增幅超50%。国联民生经纪业务净收入从3.98亿元增至15.65亿元(同比增长293%),国泰海通从44.54亿元增至108.14亿元(同比增长143%),国信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109%至63.62亿元。
自营业务同样表现强劲。长江证券自营净收入同比激增290%至30.44亿元,国联民生增长219%至29.67亿元,浙商证券从10.3亿元增至24.82亿元。不过,机构间分化明显:16家券商自营净收入同比增超50%,而华林证券、中原证券等5家机构同比下滑,山西证券、招商证券等增幅较小。
投行业务则呈现结构性调整。中原证券和太平洋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超60%,红塔证券、华西证券等7家机构同比下滑;西部证券、国元证券同比增幅超50%,华安证券、国联民生、西南证券增幅超100%。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分析称,港股市场火热导致部分企业转道上市,是投行业务增速放缓的主因。
尽管券商业绩持续改善,但股价表现与业绩增速出现明显背离。10月29日券商概念股大涨后,10月30日随A股下跌跌逾2%;自4月8日以来,券商概念股累计涨幅虽超31%,但年内仅广发证券、长城证券等6只个股涨幅超30%,多数机构股价表现弱于大盘。

龚涛指出,布局券商股需关注三大维度:一是并购重组预期,二是自营盘规模(未来盈利核心),三是经纪业务互联网化战略(降低成本、抢占市场)。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则强调,券商属强周期行业,业绩增速与股价表现未必同步,尤其依赖自营、经纪业务的机构对市场环境敏感度更高。他进一步指出,当前A股牛市呈现结构性特征,传统“牛市必炒券商”的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市场分析认为,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资本市场国际化加速,券商行业将加速向头部集中,具备规模优势、专业化能力及创新布局的机构更易脱颖而出。投资者需摒弃“一刀切”策略,结合业务结构、市场适应性及估值水平综合判断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