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三问比亚迪:业绩下滑背后的挑战与未来布局

时间:2025-10-31 18:34:58 来源:财经下午茶 作者:财经下午茶


比亚迪的三季报如期发布,业绩表现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虽然营收持续增长,但净利润的下滑却让人不禁担忧:这家新能源汽车巨头是否正面临增长拐点?本文将从单车净利、研发投入与盈利平衡、海外销售策略三方面,深入剖析比亚迪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布局。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营收达5662.7亿元,同比增长13%,再创同期新高。然而,净利润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约32.76%,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33.3亿元,同比下降7.55%。与之相对应的是,毛利率降至17.9%,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单车净利为0.65万元,同比下降23%。这一数据表明,比亚迪的盈利能力正面临较大考验。

回顾比亚迪近年来的经营成绩,营收持续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却从今年开始出现显著“退步”。2022—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涨幅分别为281%、129%、18.12%,今年则转为下降。要知道,比亚迪在今年一季度才刚刚实现单季度盈利近92亿元的历史最佳成绩,这一成绩在所有中国上市车企中名列前茅。然而,三季度的表现却让人不禁担忧:今年一季度的良好成绩,是否成了比亚迪的一个顶点?


单车净利下降,控费稳定

从销量来看,比亚迪依然保持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地位。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完成326万辆整车销售,同比增加近19%,完成全年460万辆目标的近71%。虽然距离理想目标还差一点,但四季度能否在销量上进一步发力成为关键。

结合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和单车净利下降的情况,可以看出比亚迪并非卖不动车,而是从每辆车上赚到的净利润减少了。从费用上看,今年第三季度比亚迪的销售费用率为3.1%、管理费用率为2.5%、研发费用率为7.3%,相对去年三季度的4.77%、2.34%、6.81%并无大幅上升,且销售费用控制出色。这表明,在行业“反内卷”的背景下,比亚迪并未大幅提高折扣力度或大打价格战。

尽管面临盈利失速的风险,比亚迪的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依然在国内车企中名列前茅,短期内其他车企要赶上的难度较高。然而,从三季报中仍可看出比亚迪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三问比亚迪

第一问:如何提高单车净利和新车平均售价(ASP)?

从三季度报中可见,比亚迪第三季度的ASP为13.6万元,同比下降2%。虽然总体保持稳定,但结合单车净利的下降,可以看出盈利能力正面临考验。提高ASP是关键议题,这涉及旗下主力销售车型的高端布局以及在中高端市场的品牌形象。与理想、小米、蔚来等新势力相比,比亚迪的ASP依然显著落后。能否尽快改变市场对比亚迪的认知,让更多高端车型消费者选择比亚迪?

比亚迪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低端市场的强大号召力。然而,如何平衡好旗下车型的布局也是一个问题:不能过于强调高端而忽视中低端传统强势市场的产品能级和营销。在外观、车内饰以及新技术领域出现颠覆式创新,可能是比亚迪进一步提高ASP的动能所在。

第二问:怎样平衡好研发投入和盈利的关系?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达437.5亿元,同比大增31%,远超同期233.3亿元的净利润。比亚迪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一向“追求极致”,在创新方面确实有很多进展,如天神之眼B、二代刀片电池、兆瓦闪充、云辇、DM-i技术等,这些技术显著提升了汽车性能,也是促使消费者购车的重要支撑。

然而,巨额研发投入也带来两个风险点:一是当期净利润受影响,企业用真金白银为后续发展押注;二是研发成功率面临风险。在锂电池、智能辅助驾驶等核心领域,比亚迪面临宁德时代、LG能源、华为、Momenta等强劲对手。比亚迪几乎全栈自研的逻辑,是否“树敌”过多?摊子是否过大?如何平衡长期研发与短期盈利?如何平衡全栈自研的成本优势与“更大摊子”带来的风险?

第三问:海外销售如何更加聚焦?

我国主机厂的海外销售是未来的核心增长点。国内“反内卷”环境和竞争压力巨大,市场增长动能难以保持高位,而国际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较低,中国车企可发挥新能源领域优势,结合智能驾驶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扩张国际化营收。

海外市场由于竞争不充分,新能源汽车定价通常高于国内,也能帮助比亚迪提高ASP。比亚迪无疑是出海中国车企中的佼佼者,出海广度、深度、锐度均属第一梯队,且增速迅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6月整车出口数前十位企业中,比亚迪增速最快,出口达47.2万辆,同比增长1.3倍,跃居第二。2025年半年财报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境外营业收入达1353.58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其总营收约36%,前三季度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量为701579台,同比增长132.4%,强势进入英国、巴西、新加坡等市场。

比亚迪正在积极布局海外在地化生产设施,先后在巴西、泰国、匈牙利等国建设工厂,对应欧洲、东南亚和南美洲市场布局。然而,对于一家中国车企来说,要想在全世界同时赢得市场认可非常艰难。品牌形象和消费者认可度落后于国外老牌车企,基础生产设施和销售渠道需从零开启,还要经受地方保护主义考验。

比亚迪在海外的多处开花战略当前还算顺利,但一旦某个市场受阻,可能拖累整体盈利。换句话说,如果更加聚焦一些是否会更好?以日本市场为例,比亚迪是中国车企中第一个敢于进军极端偏好本国汽车品牌的日本市场的,势必要面对日本车企围剿。此外,日本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偏好度偏低。2023年,比亚迪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领域,走中高端路线,但销量难说亮眼。根据日本汽车进口协会数据,今年9月,比亚迪在日本卖了802辆车,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且主要是通过月度打折扣促销完成。这一成绩居然是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月销历史新高……

不是比亚迪不努力,是日本市场真的不太喜欢进口车和新能源车。去年进口日本销量第一的是奔驰,销量也才5.3万辆。特斯拉在日本也是月销1-2千辆车在苦苦挣扎。虽然很难具体计量比亚迪为了进军日本市场花了多少钱,盈亏情况如何,但日本市场对于外国车企来说,真的不是一个重大市场。如果仅仅是为了争一口气和面子,大可不必。在中国市场,比亚迪已经超过了所有日本车企,难道这还不够荣耀吗?

免责声明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