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深圳获新使命:承办APEC会议,加速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时间:2025-11-01 13:08:37 来源:国是直通车 作者:国是直通车



文/段修健

当地时间11月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道主交接环节宣布:中方将于2026年1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一重磅消息,再次将深圳推向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亚太地区核心交通枢纽,深圳正以“双引擎”驱动发展——一方面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另一方面加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正以全新姿态承担起国家战略使命。

<

重返内地外贸第一城:数据印证实力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6次“全国城市首位”标注,直观展现了其外贸领域的绝对优势: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总量跃居全国城市榜首,增量占全国比重30.4%,出口更实现“32连冠”。时隔9年重返内地外贸第一城,深圳用数据诠释了“韧性增长”的内涵。

经济指标同样亮眼: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27896.4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进出口总额33643.29亿元,同比增长0.1%,规模持续领跑内地外贸城市。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分析指出,深圳的领先地位源于“产业根基+创新生态”的双重支撑。

作为全球先进制造业重镇,深圳构建了从芯片设计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电子信息产业链闭环。这种产业韧性使其在外部环境波动时仍能稳定输出高附加值产品——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1.54万亿元、增长4.5%,占出口总值75.7%;进口机电产品1.08万亿元、增长10.7%,占进口总值81.4%。

创新驱动的结构升级更成为关键推手。深圳企业通过技术迭代持续推出“技术硬+产品新”的差异化商品:消费级无人机、生物医药设备等新兴产品在国际市场形成竞争力,锂电池、无人机、3D打印机、医疗器械出口分别增长36.6%、36.1%、14%、5.3%。市场多元化战略亦见成效:对香港、台湾、欧盟、韩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合计1.62万亿元、增长9.6%,占全市外贸比重48.1%。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蓝色经济崛起

深圳的海洋基因深植于城市发展脉络。2024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5409亿元、占GDP比重14.7%、同比增长5.8%,集聚涉海经营主体11万家,建成涉海创新平台86个。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3338万标箱、同比增长11.7%,稳居全球第四位,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根据《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已被列为战略任务,要求推动现代海洋产业、经济、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正通过三大路径加速落地:

  • 技术融合创新:深化“深海装备—新能源—智慧港航”技术集成,推动深海采矿机器人与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联动、LNG加注与智能调度算法协同。
  • 要素市场配置:建立海洋资源交易中心,探索深海矿产开发权、海洋碳汇等要素市场化,打造蓝色金融创新高地。
  • 国际规则制定:通过“深蓝梦想2035”环球科考计划等项目,将智能采矿标准、绿色加注规范等技术成果转化为国际话语权。


图源:深圳发布

《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指数报告(2025)》显示,深圳在全球60个海洋城市中排名第11位,科技创新维度高居全球第四。其在海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水下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核心支撑。

国际化枢纽:高端资源加速集聚

深圳的国际化进程正按下“加速键”:2024年出入境人次增长45.6%、占全国39.3%,外国人入境数跃居全国城市第二;全年接待部长级以上外宾团组150批次、增长74.4%,15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到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等4家国际组织落户,中国—东盟高官磋商、“看中国听世界”论坛等重大外交活动密集举办。

高端论坛的“磁吸效应”同样显著:全球经认证的经营者大会、世界隧道大会、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等国际会议相继落地。深圳市委外办主任曹赛先透露,深圳正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国际会议提供从策划到执行的全方位支持,助力城市聚集全球高端资源要素。

这一战略布局在《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中得以明确:争取更多国际组织分支机构落户、引进国际知名展会、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曹赛先表示,深圳将以国际会议为纽带,提升城市全球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城市智慧”与“地方实践”。

从外贸第一城到海洋经济标杆,从区域枢纽到国际舞台中央,深圳正以APEC会议为契机,书写新时代开放发展的新篇章。这座永远在突破的城市,正向着“兼具产业引领力与生态示范效应的海洋文明新标杆”全速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