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400亿浙江富豪,突然大举减持!

时间:2025-11-12 10:22:33 来源:侃见财经 作者:侃见财经

最近,A股“插座一哥”的日子不太好过。

据公牛集团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经营压力凸显。受此影响,其股价一度跌至42.53元,创去年9月以来的新低,相较于去年10月高点,累计跌幅达32.8%。

与此同时,公牛集团实控人阮学平还抛出了一份超16亿元减持计划,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经营前景的担忧。



据最新公布的《2025胡润百富榜》,公牛集团创始人阮立平、阮学平兄弟均以400亿元的身家并列榜单第146名。相较于2021年460亿元的峰值,缩水明显。

公牛集团“失速”

公牛集团近日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同比下降3.2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72%。其中,第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达到10.29%,降幅进一步扩大。

从单季度维度来看,公牛集团经营下滑的压力更为明显。

今年第一、二、三季度,公牛集团的营收分别为39.22亿元、42.46亿元和40.3亿元,同比增长3.14%、下降7.37%和下降4.44%;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5亿元、10.85亿元和9.19亿元,同比增长4.91%、下降17.16%和下降10.29%。



如果将时间拉长,这是自2020年上市以来,公牛集团首次在前三季度遭遇营收、净利润双双负增长的情况。

在财报披露后,公牛集团股价持续走低,11月5日盘中,一度跌至42.53元,创去年9月以来的新低,相较于去年10月高点,累计跌幅达32.8%。

翻看其财报不难发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背后,是公牛集团“基本盘”全面承压。

财报显示,公牛集团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电连接、智能电工照明,前者以插线板、数码配件为核心,后者则涵盖墙壁开关、照明设备等,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超过90%。

2025年半年报显示,电连接业务贡献营收36.62亿元,同比下滑5.37%;智能电工照明业务贡献营收40.94亿元,同比下滑 2.78%,两大核心板块同步失速,创下近五年同期最差表现。



有分析指出,宏观环境与行业竞争的双重挤压是公牛集团“基本盘”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宏观经济来看,受房地产后周期效应的影响,家装需求持续减弱,开关、照明等业务明显承压,智能电工照明板块遭遇明显阻力。

另外,行业竞争加剧也不断侵蚀公牛集团的市场份额。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杀入插座市场,持续对传统家电企业造成冲击。

竞争压力正持续腐蚀公牛集团的盈利能力,根据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牛集团的毛利率为41.7%,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国金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公牛集团毛利率下降主要源于高毛利的传统核心业务占比下滑,而销售费用率的下降仅是品牌推广投入的同比减少,并非经营效率的实质性提升。

实控人大举减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及预期的财报披露前夕(10月10日),公牛集团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之一阮学平突然抛出一份巨额减持计划,引发市场关注与热议。

公告显示,公牛集团副董事长、实控人之一阮学平拟减持不超过3617.1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以公告当日的收盘价计算,此次顶格减持将套现超16亿元。

对于减持原因,公牛集团在公告中解释称:“股东根据自身资金需求自主决定,不会影响公司治理与持续经营。”

这已是阮学平近两年内第二次大规模减持。2023年7月,他一举减持1779.19万股,套现金额达16.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阮学平抛出减持计划的前一个月,公牛集团刚刚完成了一轮股份回购。今年6月—9月,公司斥资2.5亿元回购了503.60万股,回购均价为49.68元/股。

公开资料显示,公牛集团由阮立平、阮学平兄弟创立,目前二人通过良机实业及直接持股方式,合计控制公司84.76%的股权,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形成了典型的家族控股格局。

其实,作为公司最大股东,阮氏兄弟已通过分红获得颇为丰厚的收益。

据Wind数据显示,自2020年上市以来,公牛集团已累计派发现金红利超120亿元,若按照84.76%的持股比例粗略估算,阮学平、阮立平兄弟二人或可分得超100亿元的收益,其中阮学平或可分得超50亿元。

因此,有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指出,实控人在公司业绩承压时选择大举减持,可能传递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

杀入新能源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阮氏兄弟出生于中国著名的“插座之乡”——浙江慈溪。

上世纪80年代,成绩优异的阮立平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水电部杭州机械研究所工作。而阮学平早早便踏入社会,做起了插座买卖。

当时慈溪已是全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插座集散地。

或许受当地经商理念的刺激,在研究所工作的阮立平萌生了下海创业的念头,决定辞职与弟弟投身插座行业。1995年,阮立平借款2万元,与弟弟共同创立了公牛品牌。

在此后的20年,凭借对质量的坚守,阮立平兄弟带领公牛从一个家庭作坊跃升为国内行业翘楚。

现如今,面对传统业务的下滑,公牛集团将新能源业务定为“第二增长曲线”,试图通过布局充电桩、储能等领域打开新空间。



但从财报数据来看,新能源业务对公牛集团的贡献微乎其微。2025年上半年,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代表的新能源业务贡献收入仅有3.86亿元,仅占总营收的4.73%。

除新能源外,公牛集团还尝试布局了数据中心PDU产品、太阳能照明等业务,但均未披露具体收入数据,其对公司经营的贡献度有多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另外,公牛集团的国际化业务虽覆盖40多个国家,但主要依赖“大客户模式”拓展东南亚、欧洲市场,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无法弥补国内市场的下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