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正上演一场“大象起舞”与板块轮动的戏剧性场面,资金流向的变化预示着市场风格可能已经迎来关键拐点。
当前A股市场资金正从前期热门的科技成长板块流向估值较低、分红稳定的传统蓝筹股,煤炭、大消费、银行等板块近日轮番爆发。
最新的市场动态凸显了这一变化。11月12日早盘,市场出现显著分化,尽管超3800只个股下跌,但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市值前18大公司一度集体拉升,带动主要指数翻红。其中,农业银行股价一度上涨3%,续创历史新高且市值突破3万亿元。
美的集团、中国石油、中国银行皆涨2%。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工商银行、邮储银行等权重股亦表现强劲。

据市场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在上周(11月3日至7日)大幅净流入,其中银行、非银行金融和石油石化行业成为主要吸金对象,合计净流入约184亿元。这表明,在市场风险偏好变化的背景下,投资者正重新青睐传统大市值资产。
而这一轮动背后,是市场对“确定性”与“高弹性”的再平衡。多家券商研报指出,当前市场正从追逐科技股的“未来叙事”转向挖掘传统板块的“估值洼地”,风格切换已如期到来。有分析认为,牛市会抚平每一处“洼地”,预计这轮由“旧势力”引领的行情有望贯穿四季度。
“跷跷板格局”:红利与成长的轮动
2025年以来的A股市场呈现出一个鲜明特征,即“红利”与“科技成长”两大风格的对立与轮动。
据中信建投证券发布的研报观点,“2025年以来A股呈现出一个核心特征是‘红利’与‘科技成长’两大风格的显著分化与快速轮动,形成了‘跷跷板格局’。”
报告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内在逻辑: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升温时,资金涌入现金流稳定、高分红的红利板块以寻求‘当下确定性’”;而当“市场风险偏好回暖,资金又迅速转向科技成长赛道,搏取‘未来的高弹性’”。
近期大市值蓝筹股的强势表现,正是市场在当前环境下寻求“确定性”的直接体现。
“旧势力”崛起:券商看好价值洼地
随着市场风格的转变,多家机构将目光投向了此前被低配的传统板块。太平洋证券在一份日期为11月10日的策略日报中明确指出:
“红利领涨指数,大消费领涨行业,新旧交替的风格切换如期到来,我们此前持续推荐的‘旧’势力代表超额表现预计将贯穿整个四季度。”
该报告认为,科技板块的持续上涨需要盈利来确认,而传统板块则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估值。报告称:
“预计科技等叙事类继续上涨需要盈利的上行来确认,而此前资金低配的有色、煤炭、光伏、银行、核电、消费、化工等板块仍在低位,牛市会抚平每一处‘洼地’”。

中信证券亦在展望中表示,看好大市值风格,并认为煤炭、光伏等行业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买得好”的逻辑:高股息与安全边际
本轮风格切换的核心,是投资者逻辑从单纯追求高成长的“买好的”,转向兼顾估值性价比的“买得好”。
国信证券在一篇研报中引用投资大师杰里米·J·西格尔的研究指出,高增长并不必然带来高回报,过高的估值反而会侵蚀长期收益。

这一逻辑在银行板块上得到验证。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在宏观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高股息策略继续演绎”。对于配置型资金而言,“以底线思维、高置信度、高胜率为核心诉求的配置型需求安全边际进一步提升”。该机构因此继续看好高股息率红利策略,并推荐了具备稳定分红和估值优势的国有大行及部分区域性银行。
这表明,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拥有稳健基本面和估值安全垫的资产正成为资金的“心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