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7.2万股民哭晕:“可控核聚变”大牛股,跌懵了!

时间:2025-11-12 17:48:36 来源:看财经show 作者:看财经show

快速暴涨,又快速暴跌!

11月3日至7日,海陆重工(002255.SZ)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11月10日高开低走,收涨3.34%,此后11日、12日分别大跌7.13%、9.64%。

公司7.2万股东,怕是猝不及防。

公司炒作的是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突破——“钍基熔盐实验堆”。不过,热门题材之下,这家公司暗藏“业绩暴雷”风险。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打造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期成功完成钍铀核燃料的首次转换。

这一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为熔盐堆核能系统利用钍资源的技术可行性,提供了关键初步验证。



对中国而言,这项技术突破,具有非凡意义。有望打破我国核电对铀的依赖。我国铀资源储量有限,对外进口依赖度超过70%,与此同时,我国拥有位居世界前列的钍资源储量,钍基熔盐堆是契合我国资源禀赋的核能发展优选方向。

海陆重工主要从事工业余热锅炉、大型及特种材质压力容器和核安全设备的制造销售业务,公司与“钍基熔盐实验堆”项目有关。

据公司今年3月答投资者问时透露,公司有参与钍基熔盐实验堆项目,公司承制的TMSR-LF1项目安全专设——余排换热装置顺利通过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家组的验收。

由此,海陆重工被短线资金追捧爆炒。

那么,公司暗藏“业绩暴雷”风险是怎么回事?

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

“2017年,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了宁夏江南集成科技有限公司83.6%股权。三年业绩承诺期满,江南集成实际经营业绩远未达承诺。按照业绩承诺方与公司签订的补偿协议,业绩补偿承诺方应按照约定向公司支付补偿。目前,业绩承诺方之一吴卫文在交易中获取的全部股份已被质押,业绩承诺方之一聚宝行在交易中获取的全部股份被公司首轮冻结,上述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暂时中止,公司业绩补偿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

事实上,从2019年年报开始,海陆重工就持续提示“业绩补偿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可以说,对公司业绩而言,这是一柄高悬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这笔“业绩补偿”有多少钱?

按照公司此前回复深交所2022年年报问询函,该业绩补偿金额总计为15.596亿元。

2024年,海陆重工总营收也才27.89亿元。15.596亿元的业绩补偿金额,对公司来说当然不是小数目。

海陆重工的基本面一般。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5亿元,同比下降5.27%,净利润3.20亿,同比增长32.67%。

为何营收下滑,净利润增长?

去年海陆重工的新能源板块控股子公司受国家标杆上网电价补贴影响,冲减以前年度多确认的商业部分容量可再生能源补贴收入,所以去年海陆重工新能源板块亏损。今年新能源业务由亏转盈了,整体净利润就增长了。

值得注意的是,“可控核聚变”目前还仅仅是一个美好愿景,真正商业化还很遥远。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徐国盛表示,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可控核聚变,目前正处于从物理研究逐渐走向工程化的阶段,预计2045年到2050年实现核聚变的商业化。

“2045年到2050年”,很多A股上市公司,恐怕都不知道“今夕何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