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聚焦痛点堵点 促民间投资发展“13条”发布

时间:2025-11-12 18:29:53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13项针对性政策举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祁玉清表示,“民间投资13条”锚定当前民间投资的痛点堵点精准破题,深度契合国家战略方向,不仅为民间资本注入强劲信心,更构筑起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框架。



若干措施提出,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建设。图为山东临沂云一家航空科技公司的工程师正在调试飞机。(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扩大准入强化保障

在市场准入方面,若干措施明确,对需报国家审批(核准)的具有一定收益的铁路、核电、水电、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油气管道、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和储运设施、供水等领域项目,应专项论证民间资本参与的可行性,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书)中专项说明。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并结合项目实际、民营企业参与意愿、有关政策要求等确定具体项目持股比例。对具备条件的项目,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可在10%以上。

“从扩大准入层面来看,政策覆盖范围广泛且精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针对需要国家审批(核准)的重点领域项目,如铁路、核电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并明确持股比例,这打破了以往民间资本在关键领域的参与壁垒,为其开辟了新的投资空间,有助于民间资本在重大项目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若干措施同时提出,对各地方规模较小、具有盈利空间的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新建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建设,积极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袁帅认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地方规模较小、有盈利空间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项目,既能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又能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新兴产业方面,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对记者表示,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并牵头重大技术攻关,契合新质生产力培育导向,同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市场敏感度高、创新效率强的优势。

打通民间投资堵点

为了打通堵点,若干措施首先明确,要清理不合理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准入限制,严禁在环保、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方面的准入条件之外违规设置障碍。支持民间资本更多投向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质量认证、数字化转型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同时,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修订分类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项目清单,在特许经营方案、招标文件等材料中合理设置民间资本参与的要求和条件,严格特许经营方案审核,加强监督管理。

不仅如此,若干措施还明确,要严格落实招标投标领域相关制度规定,严禁对民营企业违规设置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强制加入协会等附加条件,坚决取消对民营企业单独设置的历史业绩、资质等不合理要求。

“清理不合理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准入限制,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坚决取消招标投标领域对民营企业单独设置的不合理要求,确保了公平竞争,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市场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对记者表示。

袁帅认为,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修订分类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项目清单,进一步明确了民间资本参与特许经营项目的规则和路径,增强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具体来看,在政府采购方面,若干措施明确,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对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严格按规定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4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预留份额。鼓励采购单位将对民营企业的合同预付款比例提高至合同金额的30%以上。

聚焦民间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投资端,若干政策提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符合条件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补充项目资本金,将直接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促进项目落地。

在融资端,若干措施提出,全面准确落实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和不良容忍制度,持续落实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政策,积极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政策措施,并提出用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具、打造国家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等。

“民间投资作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中坚力量,在稳定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激发市场活力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王文涛对记者表示,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清理各种影响民间投资、民营企业的隐性壁垒,大力营造“长期、创新、品牌”的营商环境,激活民营企业家精神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