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医保“救命钱”不能变成购物金

时间:2025-11-12 20:35:28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普通牙刷不可以刷医保卡,那就改名为“牙科毛刷”;日常面膜不行,那就更名为“医用敷料”;防晒冰袖“行不通”,那就重命名为“医用隔离垫”……调查显示,上述违法行为在一些地区的药店和生产企业里依然上演着。普通商品被冠以“医用”之名后,消费者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刷医保卡购买。

医保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关乎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医保基金的任何侵蚀,都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严重损害。更值得警惕的是,从连锁药店到生产企业已形成一条黑灰产业链。生产企业紧盯备案漏洞,为日用品贴上“医疗产品”标签;药店则积极“打配合”,制造噱头向公众推介。

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作为群众的“救命钱”,其“专款专用”的属性具有法律赋予的刚性约束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显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仅限于医疗用途。日用品被包装成“医疗产品”供消费者刷医保卡购买,不仅违反法律法规,更侵蚀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安全根基。

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地区竟然将这类明显有违规定的产品纳入医保结算范围,暴露出监管环节的失守。技术手段的缺失也让违法违规行为有了可乘之机。当前医保系统对医疗器械的审核主要依赖于产品编码和备案信息,而生产企业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根治医保卡滥用乱象,必须形成标本兼治的合力。

监管的“利剑”要更快、更准、更狠。一方面,要打破部门利益壁垒,建立涵盖医保、药监、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恶意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如列入黑名单、顶格罚款等。

制度漏洞要堵住。严格医疗器械的审批和备案制度,对“擦边球”产品建立负面清单,明确医保支付范围的红线。

技术赋能监控要到位。善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消费行为模式、资金流向等数据,建立智慧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异常交易。

社会也需要凝聚合力。监管部门要定期开展“飞行检查”,突击抽查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类,依法严惩骗保行为;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对查实的举报线索施以重奖;引导零售药店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

医保基金的安全,不仅关乎民众的健康与生命,更关乎国计民生。今天对医保基金多一分敬畏,就是为明天可能遭遇的疾病风险多添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