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重组蛋白概念异动!三元基因涨超12%,干细胞产业爆发引资金关注

时间:2025-11-12 20:37:20 来源:览富财经网 作者:览富财经网

11月12日,A股重组蛋白概念上涨,成分股三元基因(920344)上涨12.45%,中源协和(600645.SH)10CM涨停,热景生物(688068.SH)上涨7.90%,三生国建(688336.SH)上涨6.60%。

消息面上,根据QYResearch调研统计,全球人类干细胞产品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期。预计到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52.5亿元,2025年至203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3%。



行业迎来量级式增长

重组蛋白与干细胞两大领域并非孤立发展,而是形成了深度绑定的产业生态。重组蛋白作为干细胞治疗的关键原料,其技术进步直接推动干细胞疗法的产业化进程——高质量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可显著提升干细胞扩增效率与定向分化精度,而干细胞治疗的临床需求又反向拉动特种重组蛋白的研发迭代。

与A股重组蛋白板块的即时行情相呼应,全球人类干细胞产品市场正迎来量级式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干细胞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8%以上,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将突破85亿美元,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稳居全球第二大单体市场。

临床需求的持续释放构成了市场增长的底层逻辑。在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退行性疾病领域,干细胞疗法展现出传统药物难以比拟的优势:间充质干细胞(MSCs)凭借免疫调节特性占据超 50% 市场份额;在骨关节修复、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已积累大量临床数据;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在遗传病矫正领域的临床试验数量近一年实现翻倍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CAR -巨噬细胞(CAR-M)等前沿技术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早期数据,预示着下一代细胞治疗范式的到来。

首张干细胞药物处方已开出

2025年是中国干细胞治疗里程碑式转折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出全国首张干细胞药物处方。

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处方,标志着干细胞药物正式从实验室研究迈向临床应用阶段,为众多饱受疑难杂症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此事件不仅在国内医疗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在国际上引起反响,众多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纷纷将目光聚焦中国,探寻干细胞药物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随着这张处方的开出,国内干细胞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各环节企业积极布局,力求在这片新兴蓝海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干细胞产业的崛起,得益于政策、资本、技术三重驱动力的协同作用。政策层面,国家药监局(NMPA)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及《细胞治疗产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构建了覆盖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全流程的监管框架,为产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资本层面,2024年国内干细胞领域融资总额突破120亿元,其中C轮及以上融资占比超40%,高瓴资本、红杉中国等头部机构加速布局,推动技术转化与商业化进程;技术层面,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与干细胞定向分化技术的融合,使CAR-T疗法对实体瘤的客观缓解率提升至35%,显著优于传统疗法。

市场扩容或将加速

随着产业生态的完善,市场扩容进一步加速。

上游环节,赛默飞、丹纳赫等国际巨头与东富龙、楚天科技等本土企业共同构建了符合GMP标准的细胞培养设备供应链。

其中,楚天科技可提供- 150℃以下的自动化冻存解决方案,能覆盖干细胞等生物样本的存储需求。同时,其旗下楚天思为康与专注深低温生物样本存储设备研发的上海原能细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拓展细胞生物自动化低温存储产品领域,进一步优化干细胞等细胞样本的低温存储技术与服务,解决干细胞存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

中游环节,药明生基、博雅控股等CDMO企业通过模块化生产平台,将干细胞药物制备周期缩短至45天,成本降低60%。

干细胞自动化核心设备研发与供应方面是博雅控股的核心优势板块,其自主研发的设备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且获多国权威认证。一是AXP®全自动干细胞分离系统,该设备通过美国FDA、欧盟CE及中国CFDA认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美国纽约血库、泰国曼谷血库等全球众多机构均在使用,累计助力超100万家庭保存干细胞;二是BioArchive®全自动液氮存储系统,由计算机控制机械臂完成样本存取,能避免人为失误和短热效应,细胞复苏存活率超94%,保障存储过程的稳定性。

下游环节,全国已有超过200家三甲医院具备干细胞治疗资质,形成覆盖肿瘤、心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12个领域的临床研究网络。

这种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使中国干细胞药物研发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批到首例患者入组,平均周期较美国缩短8个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