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电商退货博弈:“吊牌越做越大”“比衣服还夸张”,有厂商巨型吊牌销量增长超10倍

时间:2025-11-12 20:41:41 来源:红星资本局 作者:红星资本局

红星资本局11月12日消息 “衣服越做越小,吊牌越做越大……”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A4左右大小的衣服吊牌,感叹“吊牌比衣服还夸张”。

有商家称,巨型吊牌是无奈之举,主要是为了防止恶意退货。部分消费者买完衣服,穿着拍照发完朋友圈后,利用电商平台“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则退货,有些被退回的衣服上有明显的污渍,影响商品二次销售。

从事吊牌生产近10年的生产商吴先生(化名)表示,之前吊牌都是标签、巴掌或手机大小,今年A5或A4大小的巨型吊牌单量开始增多,近两个月其售出的巨型吊牌达30万个,是之前的10倍以上。

专家指出,使用巨型吊牌是商家的无奈之举,反映了部分消费者滥用“后悔权”,以及商家对消费者的不信任。但使用巨型吊牌并非长久之计,建议消费者要理性消费,避免滥用“后悔权”,商家也要适度容错,精准区分消费者,采用不同尺寸吊牌。

商家采用巨型吊牌

防止部分消费者“穿完再退”

“新买的汉服旋裙,吊牌大小快赶上A4纸的尺寸了……”“双十一”前后,社交平台上多位网友晒出服装吊牌,尺寸为A4左右大小,并感叹,“衣服越做越小,吊牌越做越大”“吊牌比衣服还夸张”。


截图自某汉服商家视频平台账号

对于使用巨型吊牌,多位商家表示,“是无奈之举”。

一家从事女装电商的卖家提到,“每次看到评论区说‘吊牌比衣服还夸张’‘穿着像背了个小书包’,我们都在屏幕前又哭又笑,这其实是被逼无奈设计”。

她回顾,曾收到一位顾客的退货申请,衣服上沾着明显的火锅油渍还勾了丝,但吊牌早就不翼而飞。按照规定,没有完整吊牌就无法二次销售,最后这件衣服只能内部消化。还有不少消费者穿着新衣拍完照就退货,甚至还有消费者备了通用的防盗扣,穿完衣服后扣上自己买的防盗扣再退回。

“所以我们决定用巨型吊牌这种‘笨办法’,把吊牌做到显眼但不妨碍试穿的位置,防止部分消费者穿完再退。”上述从事女装电商的卖家说道。

“看似离谱,其实是没招了。”另一家从事国风服装销售的电商卖家表示,虽然有消费者吐槽巨型吊牌会影响试穿,但还是希望其他消费者收到的衣服不是别人已经穿出门的,为防止消费者看不清试穿效果,她们已将吊牌从领口位置改到衣服下摆处。

巨型吊牌销量增加

有生产商两个月售出30万个

商家对巨型吊牌的使用,带来了产业变化。

“之前吊牌都是标签、巴掌或手机大小,今年开始巨型吊牌大批量增多。”从事吊牌生产近10年的吴先生告诉红星资本局,他们今年开始销售A4或A5大小的标准现货吊牌,近两个月巨型吊牌的售出数量明显增多,达30万个,是之前的10倍以上。此前巨型吊牌基本都是定制,订购的商家也比较少,两个月的单量在2万至3万个。

回顾做巨型现货吊牌的契机,吴先生表示,去年有个售卖礼服类服饰的客户定制了一批A4纸大小的吊牌,让他有了售卖巨型吊牌的意识。

“电商和直播带货商家订购巨型吊牌的比较多,85%以上都是女装。”吴先生提到,部分消费者买完衣服,穿一两次或者拍照打卡发完朋友圈后,利用电商平台“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退货,而巨型吊牌尺寸够大、字体够大,放在外面很明显,藏在里面穿着不舒服,能防范部分消费者穿出去拍照打卡。

相较于普通吊牌,巨型吊牌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吴先生告诉红星资本局,他们主要是做批发、走单量,批发巨型吊牌单价在0.2—0.4元之间,比普通吊牌贵0.1—0.2元。

“(客户)基本都是买A5大小的吊牌,A4纸成本较高,一个月用5万套,可能就有一两万元的成本。”吴先生表示,目前使用A4大小巨型吊牌的商品,主要是价格相对较高的礼服类服装,而A5大小的巨型吊牌大部分服装都适用。

防止滥用退货规则

专家呼吁多方共同完善

对于巨型吊牌的使用,消费者评价褒贬不一。

不少网友表示,“巨型吊牌挂在衣服上影响试穿,体验差,希望吊牌可以改小点”“巨型吊牌的使用无差别攻击到了正常消费的人群”;但也有支持的声音认为:“巨型吊牌能保护正常买家不会买到别人穿过好几天再退的衣服。”

巨型吊牌使用的背后涉及电商平台规则的变迁,及部分消费者对规则的滥用。

2014年“七天无理由退货”写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随后运费险、极速退款等规则在电商平台盛行。2021年,拼多多推行“仅退款”,通过平台介入,无需商家同意,消费者即可在不退回商品情况下获得退款,随后抖音、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纷纷采用。然而,强制性“仅退款”破坏了公平交易原则,使商家承担了过高成本。自2024年起,电商平台开始优化“仅退款”策略。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巨型吊牌现象是商家在高退货率和“穿完即退”滥用压力下的一种“物理防御”,把吊牌从信息载体异化为“防试穿”工具,本质上是商业信任流失的极端表现。但巨型吊牌无法解决恶意退货,只是“把战场前移”。一方面会加剧买卖双方的对立,使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下降;另一方面会增加成本,成本最终会摊进售价,造成诚实的买家替少数人买单。

“防止滥用退货规则恶意退货,平衡买卖双方利益的根本路径是‘信任重构’而非‘硬堵’。”柏文喜举例,电商平台可以推行“两段式退款”——先退70%,收货验收无穿着痕迹后再补30%。同时对合规经营的商家给予流量倾斜、运费险费率优惠,对诚信消费者提供“极速退”“免举证”白名单,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使用巨型吊牌是商家的无奈之举,背后反映了部分消费者滥用“后悔权”。但使用巨型吊牌并非长久之计,建议消费者要理性消费,避免滥用“后悔权”。且恶意退货仅是少部分情况,商家也要适度容错,精准区分消费者。此外,平台不能缩短七天无理由退货期,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冻结所有无辜消费者的后悔权。防止滥用退货规则恶意退货的治本之策是——清除虚假广告与误导性宣传,加强消费者理性教育,从源头上降低无理由退货概率,平衡买方和卖方的权利。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实习记者 李海颜

编辑 陶玥阳 审核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