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又让人看不懂了。
就在这个时间点,他清仓了英伟达,没错,是清仓。
随着软银二季度财报公布,财报里明晃晃提到——
- 在第二季度结束后,于2025年10月出售了所持有的3210万股英伟达股份(包括其资产管理子公司持有的股份),套现58.3亿美元(当前约合人民币415亿元)。

好家伙,要知道英伟达市值可是刚刚突破了历史性的“5万亿美元”大关,其潜力和价值估计没有人不清楚。
而且就算你说孙正义是瞅准了时机想卖个高价,但在AI时代,清仓这家被视为“AI基建核心”、“算力硬通货”的明星公司,仍不免让人心生疑问——
孙正义是看到AI泡沫了吗?
毕竟上一次他减持英伟达,后来被老黄调侃损失了2500亿美元投资回报。
孙正义想什么呢?
孙正义辞别旧爱英伟达,All in新欢OpenAI
要想搞清孙正义究竟在想什么,不妨先来回答一个简单问题:
软银这次套现的钱,最终会流向哪里?答案其实已经清晰——OpenAI。
据软银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在财报说明会上透露,清仓之举正与公司和OpenAI之间的合作有关。
- 由于对OpenAI的投资规模较大,因此通过(出售股票)来筹集资金并加以运用。
具体来说,软银曾和OpenAI签订协议,承诺将对后者进行最高达400亿美元的追加投资,实际投资额预计为300亿美元(扣除向共同投资者分派的100亿美元)。
首次100亿美元交割已于今年4月完成,其中25亿美元由共同投资者承担,75亿美元由软银愿景基金二期(SVF2)出资。随着OpenAI完成重组,接下来软银计划通过SVF2继续出资225亿美元。
而这笔钱的一部分,正是从此次出售英伟达股票获取。

与此同时,如果结合软银财报和专业市场分析来看,“孙正义清仓英伟达”的时机也很微妙。
行业普遍认为,这或许代表着孙正义正在重新调整AI战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就说了:
- 孙正义清仓英伟达,不是逃离AI,而是换座位。AI的列车仍在开,只是他想坐在驾驶舱里。
至于换成什么,答案就藏在软银的最新财报里。当中提到,软银即将进行的主要投资包括:
很明显,人们认为孙正义已经把投资重点从硬件转向了应用交互层。
- 英伟达一直是AI硬件蓬勃发展的公众代表,但软银认为更大的机遇在于软件和模型层面。
△图源@EndGame Macro
更通俗的说法就是,“英伟达负责制造铲子,OpenAI负责运营矿山,而孙正义想要拥有这座矿山”。
以及还有一件事值得关注,那就是OpenAI大概率很快就要IPO了。
当初软银之所以批准对OpenAI剩余的225亿美元投资,条件就是OpenAI要在年底前完成重组,为上市铺平道路。
而上个月底,OpenAI确实完成了资本结构重组,这也意味着IPO指日可待。
一旦OpenAI顺利上市,孙正义的这笔投资无疑将从多个层面收获回报。

以及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这不是孙正义第一次清仓英伟达了(doge)。
2017年,软银以40亿美元买入英伟达近5%股份,成为其大股东之一。
但仅到了2019年,它就选择套现36亿美元清空全部持股,并且当时英伟达的市值也处于持续飙升中。
(注:第一次清仓还比较容易理解,当时软银正面临WeWork上市失败等一系列投资失利带来的巨大财务压力,所以抛售也是为了稳定自身财务状况、安抚投资者。)
直到去年,软银才开始重新买入英伟达。并且其首次清仓之事,还被英伟达CEO黄仁勋贴脸开大。
当时是在东京举办的英伟达AI峰会上,老黄主动cue到,软银曾是英伟达的大股东,不过后来……错亿了。
孙正义则非常尴尬,在台上开始和老黄“抱头痛哭”,并且在此前采访中直言,“很后悔卖掉英伟达股票”。
按照测算,孙正义在2019年以36亿美元清仓的股票如果放到现在,大概是2500亿美元……是的,2500亿美元!


所以真不知道多年以后,他又是否会后悔在AI最火的时候清仓英伟达?

这很孙正义
结果虽难预料,但不得不说,孙正义大胆清仓英伟达转而重押OpenAI的做法,确实很符合个人风格。
纵观他的投资生涯,高风险、高回报、大手笔一直是其最鲜明的标签。
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成功押宝”阿里巴巴。
2000年,正值互联网泡沫时期,孙正义力排众议向阿里巴巴投资了2000万美元,而且据说这笔投资是在与马云会面仅六分钟之后就做出的。到2020年,这笔投资最终价值1500亿美元,回报率高到让孙正义“一战成名”。
以及后来在全球范围内,他还大胆投资了Uber、WeWork等一众明星企业。其中虽有WeWork这样的惨痛教训,但也都符合他敢于在时代浪潮尖上下重注的激进风格。
但孙正义再也没有过一个时刻,能否再投资一个马云,再复刻一次阿里巴巴奇迹。
孙正义也会把一切归功于“运气”。
不知道是自谦,还是确实是大实话…
这一次,检验他眼光的将是山姆·奥特曼和OpenA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