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子安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一
近期,内蒙古、青海、广西等十多个省份,均集中开展公文抄袭专项整治活动。
公文抄袭可不是老话题了,近年来体制内就流行一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有人说大家工作都差不多,别的地方的总结拿来用用也未尝不可。
正是在这种思想下,公文抄袭其实已是公开的秘密。
有多夸张,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广西某县做森林防火规划,里面居然出现了湖南安化县的乡镇名字;贵州有位干部抄党风廉政文件,没留神把 “西藏工作指导方针” 也抄了进去。
这几年,类似公文抄袭事件时有发生,且因发表在官媒上,故经常引发舆论事件,破坏了公信力。
二
拿来的材料必然与自己“尺码不符”,别人的数据和措施是根据人家实际情况写出来的。
如无脑拿来,“以文辅政”效果发挥偏差不说,还容易给地方决策带来错误指向。
例如,一个工业强镇的工作总结其核心必然是工业本身,很多工作也是服务于这个核心业态的。
而你所在的乡镇核心是环境保护,如果将他的材料拿来使用,岂不是牛头不对马嘴?
三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其中责任的失守。
以小见大,材料不过几页纸而已,但折射出的懒政和懈怠让人不得不警惕。 “拿来主义” 表面是文字不规范,本质是懒政怠政,考验的是干部的初心。
你很难想象将一个地方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交在连写公文都懒得思考的人手中,恐怕公文抄袭被曝光还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给区域经济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了那才真是千古罪人。
四
问题足够严重,各地整改措施陆续上架。
技术层面,中办法规局建立中央文件查重机制,重复率超标即退回重写。地方同步跟进,将本地公文系统与全国数据库联网,“换地名抄文件”“翻旧稿改日期” 等操作可精准识别,大幅压缩蒙混空间。
责任层面,呼伦贝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行 “四级审核” 机制,从起草人到分管局长需层层签字背书,明确责任追溯路径,避免推诿扯皮。
考核层面,广东将公文质量与评优评先绑定,抄袭查实者取消当年资格。浙江建立 “抄袭黑名单”,多次违规者通报批评并参加培训。青海西宁则在会议上直面 “家丑”,彻底打破侥幸心理,多维度遏制公文抄袭乱象。
所以,以后写公文可得留个心眼了。你可以借鉴,但万不可无脑复制了。
五
根治公文抄袭,当然也不能光靠“堵”,“疏”也很关键。
不少基层干部跟我聊过, “早上通知中午要报告”是常有的事,这么短的时间根本没时间调研、思考,只能找现成的材料 “借鉴”。
所以要根治抄袭,得先给基层 “松绑”。一方面严控发文数量,能不发的就不发。另一方面清理那些无效调研和重复报表,让干部有时间下沉一线,而不是在办公室里拼材料。
同时,写材料不比写小作文,系统培训还是很有必要的。每个单位除了培养固定“笔杆子”之外,也要注意业务部门基础材料能力。
当然,公文也要回归本质,简单、直接、实在即可,就没必要在文风和修辞上大费周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