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让广汽冯兴亚最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时间:2025-11-12 20:44:31 来源:深蓝财经 作者:深蓝财经

来源丨深蓝财经

撰文丨杨波

当中国汽车品牌全行业集体“卖爆”,当上汽、一汽、东风、北汽等老牌国央企车企集体逆袭,当“蔚小零”等新势力迭创新高后,老牌车企广汽集团却在“番禺行动”一周年节点持续下滑。

作为“番禺行动”重点提振的自主品牌,埃安深陷“网约车”标签、高端品牌昊铂销量惨淡,传祺燃油车竞争力滑坡、新能源转型屡屡遇挫,两大自主品牌全线大跌;合资品牌广汽本田持续大跌,仅广汽丰田勉强稳住局面。

更严峻的是,集团前三季度净利润暴跌超37倍,累计净亏损超43亿元。这场耗时一年的自主品牌振兴计划为何未能见效?老牌车企广汽的破局之路,能否走通?留给掌舵人冯兴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1

10月车企全“卖爆”,广汽集团逆势下滑8.1%

日前,各大车企陆续公布了10月份销量数据,基本上全线“预喜”。从传统厂家来看,上汽集团上演“王者归来”。

去年还被嘲笑“老登”的上汽集团,今年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集团10月份销售整车45.40万辆,同比增长12.96%;1-10月上汽集团销量364.72万辆,同比大增19.53%。除上汽大众累计同比微跌4.46%外,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智己等品牌纷纷实现同比增长。


比亚迪10月份销售新车44.17万辆,同比减少12%(去年基数较大);

吉利汽车10月份乘用车销量达30.71万辆,同比增长35%;

中国一汽销售新车30.5万辆,同比增长8.1%;

奇瑞集团10月份销售汽车28.12万辆,同比增长3.3%;

长安汽车10月销售新车27.8万辆,同比增长11%;

东风汽车集团10月销量为18.43万辆,同比增长16.2%;

北汽集团10月销售新车16.01万辆,同比增长11%;

长城汽车10月销售新车14.30万辆,同比增长22.50%。


新势力品牌更是“势如破竹”,不仅延续高增长态势、持续刷新纪录,更在高端市场与技术创新领域实现新突破。

零跑汽车10月份全系销量7.03万辆,再次刷新造车新势力月销纪录;

鸿蒙智行10月份销售新车6.82万辆,创单月销量历史新高;

小鹏汽车10月份销售新车达4.2万辆,同比增长76%;

蔚来汽车10月份月销近4.04万辆,同比增长92.6%;

极氪10月份销量达到6.1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9.8%;领克销量也达到4.02万辆,同比增长29.4%;

就连一向表现不佳的北汽新能源,10月份销量也突破3.05万辆,同比大涨112%,极狐品牌更是首次闯进“月销两万辆俱乐部”;

东风岚图10月份交付17218辆车,创下历史新纪录,今年1-10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82%;

阿维塔10月份销量1.3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4%,已连续8个月销量破万;

智己表现同样亮眼,10月销量1.32万辆,再创新高;

小米汽车仅凭借两款车型,10月份交付量便突破4万辆,成功跻身新势力品牌销量前五。

作为老牌大厂,广汽去哪儿了?

数据显示,广汽集团10月份销量17万辆,同比下降8.1%;1-10月份累计销量135.43万辆,同比下滑10.94%。广汽集团也因此成为央国企汽车大厂中唯一销售同比下滑的企业。


若只看新能源汽车,1-10月广汽埃安新能源销量排名已经跌至14名,甚至被刚刚造车不久的小米汽车超越。要知道,2年前的2023年,埃安可是行业第三名。


仅仅2年时间,广汽埃安行业第3,一落跌至行业14名。


其实早在一年前,广汽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我们将时间拨回一年前,2024年11月2日,广汽集团将总部从繁华的广州CBD正式搬迁至番禺汽车城。这一举动当时引发媒体诸多调侃,“搬回乡下”“扛不住了”等声音不绝于耳。


作为广州汽车界“全村的希望”,一年前的11月15日,时任广汽集团总经理的冯兴亚,发布了雄心勃勃的自主品牌三年规划——“番禺行动”,即到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的60%以上,并挑战自主品牌销量突破200万辆。


今年2月,冯兴亚正式上任集团董事长。如今“番禺行动”一年了,成色堪忧。

拆解广汽集团的销量数据可见,10月份仅广汽丰田和广汽传祺暂时稳住局面,广汽本田同比下滑15.81%,广汽埃安同比下滑26.09%。从今年1-10月累计销量来看,广汽本田、广汽埃安、广汽传祺三大品牌分别同比下滑26.16%、20.87%和13.77%,仅广汽丰田同比微增4.39%,勉强稳住下滑态势。

冯兴亚提出的自主品牌振兴计划,并未让埃安和传祺“支棱起来”。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2

“番禺行动”一周年,广汽自主品牌依然不给力

【广汽埃安】

广汽埃安是国内纯电汽车领域出道早、较早取得市场成果的品牌。当新能源汽车刚刚兴起时,许多车企都选择以“油改电”作为切入口,埃安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自研纯电平台。埃安Y、埃安S均为其销量主力车型。

2023年,广汽埃安零售量达48万台,同比增长76%,销量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位列行业第三。彼时,吉利、上汽通用五菱、零跑等品牌的电动车业务还处于起步混沌期。


不过,48万台销量背后,大部分车辆被用于网约车市场,这也成为埃安最大的“命门”。为摆脱“网约车”的刻板印象,埃安近年来先后推出V霸王龙、RT、UT等定位家用市场的车型,却始终不被市场认可。

为跳出网约车市场的标签束缚,埃安V霸王龙甚至直接在车型名称中备注“家庭版”,此前备受吐槽的“板悬”(非独立悬架)也升级为后五连杆独立悬架,但该车型的外观设计仍遭“群嘲”……最终,埃安试图突破刻板印象、进入主流家庭消费市场的尝试无疾而终。



事实上,为改变这一局面,广汽从2022年起便重点投入高端品牌昊铂,先后推出昊铂GT、昊铂SSR以及昊铂HT等车型。其中,曾标榜“中国第一超跑”的昊铂SSR,以零百加速1.9秒、最高时速300km/h的性能参数一炮而红。在超跑标签的加持下,昊铂又陆续推出20-30万元“亲民价位”的昊铂GT和昊铂HT。

然而,三年高投入换来的却是惨淡销量。公开数据显示,昊铂2023年销量为8000余辆,2024年提升至1.97万辆,今年的销量数字已经找不到了。

市场人士表示,作为高端品牌,昊铂与埃安共享渠道和技术资源的模式未被市场接受;且该价位区间的车型除加速性能突出外,缺乏独特且卓越的产品力,难以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此外,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用手测试昊铂HT鸥翼门防夹功能时,意外被车门夹痛手指的公关事件(被夹一个月也没好),进一步加剧了品牌信任危机。深究不难发现,埃安和昊铂的困境,本质上源于产品竞争力不足与定价定价策略失误等原因。


在智能化领域,广汽已明显落后。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赛道。早在今年2月,比亚迪便推出全自研的“天神之眼”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一经发布便迅速量产上车,甚至覆盖至7万元级的海鸥车型,直接将行业竞争推向新高度。此后,长安推出天枢系统、奇瑞推出猎鹰系统、吉利发布千里浩瀚系统,均已实现量产装车。相比之下,广汽自研的GSD系统则姗姗来迟。

以广汽丰田铂智3X为例,这款车型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埃安V的换壳车”,上市后在宣传有限的情况下销量节节攀升,今年10月月销量首次破万,累计销量超5.8万台,成为合资纯电SUV销冠。尽管其带激光雷达版本售价高达14.98万元,但凭借丰田的调校优化及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的加持,仍备受市场青睐。

而作为原型车的埃安V霸王龙520智尊版,仅搭载广汽GSD自适应巡航功能,售价虽比铂智3X便宜近3万元,销量却远不及前者。

“徒弟超过师父”的反差,更凸显出埃安在智能化配置上的短板。

由此可见,若广汽不能下定决心在配置与智能化方面实现对竞品的超越,同时给出更具诚意的定价,埃安的销量困局将难以突破。

【传祺】

目前,传祺燃油车阵营中,仅剩MPV车型传祺M8、传祺M6保持主力销量,其他车型仅传祺GS8艰难支撑。作为中大型SUV,传祺GS8的实际终端售价已降至13万多元起,才得以维持每月3000台左右的销量。

曾经的燃油车王牌传祺GS4,月销量已跌至不足2000台,不仅被吉利博越L、长安CS75等自主燃油竞品超越,还遭到降价后的丰田荣放、锋兰达等“自家合资兄弟”的碾压。

传祺燃油车的销量下滑并非偶然,核心症结在于产品力不足。

以传祺GS8为例,全系搭载2.0T动力,但仅配备基础的自适应巡航功能,且未提供辅助泊车入位功能;而同价位的奇瑞燃油车瑞虎9X与瑞虎9,今年9月上市时便已搭载猎鹰辅助驾驶系统,可实现高速NOA与城市记忆领航等高阶智驾体验。


传祺M6虽以“优惠后10万出头”的定价在同价位独树一帜,月销量维持在3000多台,但产品竞争力同样薄弱——全系采用“板悬”设计,且仅配备定速巡航功能。若传祺不能快速提升燃油车产品力,其下滑趋势恐将进一步加剧。

为扭转颓势,传祺加速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今年重磅推出的传祺向往S7,曾被寄予“一炮而红”的厚望。今年2月,传祺向往S7上市12小时,官方宣称大定破万,声势浩大。


但实际表现却与宣传相去甚远:据车主之家数据显示,该车型从2月上市至8月,耗时7个月累计实际销量才突破万台,当初“12小时破万”的数据水分可见一斑。


传祺向往S7的定价策略也备受争议:17.58万元的起售价看似具备竞争力,但消费者若想选购激光雷达版,优惠后价格需达20.58万元,远超用户预期,性价比大幅下滑。在市场反馈不及预期后,今年10月传祺紧急加推Pro+激光雷达版,通过多处减配将售价降至17.98万元,相当于变相降价超2万元。“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定价反复,进一步消耗了市场信任。


另一款车型传祺向往S9,定位中大型SUV,上市数月来月销量始终不足千台;今年5月搭载华为乾崑系统的传祺向往M8上市,定价35.99万-40.99万元,至今未公开正式销量数据,市场表现未知。


为什么传祺向往难以支撑广汽高端化目标?

分析人士指出,传祺向往系列未能支撑起广汽高端化目标的原因有三:一是品牌力薄弱,“传祺”在大众认知中仍停留在10万级燃油车的刻板印象,难以支撑高端定位;二是产品力不足,缺乏星源增程等核心技术加持,向往S9还因第三排空间局促、内饰廉价感等问题遭诟病;三是竞争环境恶劣,尽管搭载华为乾崑辅助驾驶系统,但在20多万价位区间,问界M7、理想L6等车型不仅技术实力强劲,市场号召力更胜一筹。

3

前三季度净利润暴跌37倍

破局之路道阻且长

11月恰逢“番禺行动”一周年节点,但广汽集团显然仍未找到发展节奏:昊铂的各类市场尝试在高端领域难掀波澜,传祺向往系列连发三款车型,即便联手华为乾崑也未能获得市场认可。

在此背景下,今年6月底,冯兴亚亲自带队拜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希望借助华为的技术与资源,推动广汽实现真正的变革。这次拜会,也被部分舆论解读为“广汽低头认错”的表现。

今年下半年,广汽动作不断——

据悉,广汽集团与华为将联合打造全新品牌“启境”,首款车型锁定30万元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市场。

埃安方面,由广汽、京东、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首款换电车型“埃安UTSuper”已开启预售,其中租电版限时优惠后起售价降至4.99万元,市场表现仍有待观察;

此外,埃安基于V系列面向家庭用户推出的预售车型i60,能否摆脱“霸王龙”的滞销命运,得到家庭用户认可,同样充满不确定性。

业绩层面的压力更为严峻。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广汽集团营业收入662.72亿元,同比下降10.49%;归母净利润-43.12亿元,同比下降3691.33%;扣非归母净利润-47.75亿元,同比下降155.30%;基本每股收益-0.42元。


如今,“番禺行动”已走过一年,若业绩仍无法实现扭转,留给冯兴亚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深蓝财经新媒体集群发源于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已有15年历史,是国内知名财经新媒体,旗下账号关注中国最具价值公司、前沿行业发展、新兴区域经济,为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中产阶级提供价值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