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胖东来模式”调改后门店吸引力正在提升,但永辉超市营收与净利润持续下滑,如今董事长也拟套现4亿离场。
董事长拟套现4亿离场
11月11日晚间,永辉超市发布股东减持公告。
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长张轩松及一致行动人“上海喜世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喜世润合润6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因自身资金需求,拟减持最多9075万股股份。

目前喜世润合润6号持有永辉超市近1.7亿股股份,是公司第五大股东,若本次减持计划全部执行完毕,其手中53%股份将被卖出。
截至2025年9月30日,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永辉超市12.75亿股,占比14.05%。张轩松为永辉超市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董事等,持有该公司8.72%股份。
减持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11月12日),永辉超市开盘下跌,最终以4.61元收盘,若以该股价粗略计算,该股东本轮减持执行完毕后将套现约4.18亿元。
就在本次减持的前四天,11月7日,永辉超市副总裁罗雯霞通过集中竞价减持股份10.87万股,减持价格为4.59元/股,减持总金额约49.89万元。
更早之前,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于7月减持其所持有的1.14亿股股份,目前已不再是永辉5%以上持股股东。公告显示,京东世贸此次减持永辉超市的价格区间在4.32-6.39元/股,减持总金额超过6亿元。本次减持完成后,京东世贸持股比例为1.6791%。
业内人士称,尽管永辉推进门店调改等转型举措,但转型成效尚未完全显现,且转型过程中存在成本过高、盈利周期长等不确定性。股东出于对转型节奏和效果的观望,选择减持降低持仓风险。
“胖改”的阵痛远超预期
事实上,在调改之前,永辉已深陷亏损泥潭多年。2021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亏损超过95亿元。
2024年5月,永辉正式启动“胖东来化”调改。这场声势浩大的“胖改”背后,名创优品是关键推手。2024年9月,名创优品豪掷62.7亿元收购永辉29.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亲自挂帅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并放话:“胖东来模式是超市的唯一生路,不调改就是死路一条。”他立下军令状,要在2026年把永辉全部门店改造完毕。
永辉超市启动“学习胖东来”调改转型后颇受市场关注,截至9月30日,永辉在全国共有450家门店,现存调改已开业门店共计222家,“胖改”进度接近一半。永辉超市曾表示,2026年春节前调改门店将突破300家。终极目标是在2026年6月前,完成全部门店的调改工作,同时,闭店工作也将基本结束。
永辉超市多次对外释放胖改稳定后的门店经营有大幅提升。但今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营收424.34亿元,同比下降22.21%;净亏损7.1亿元,与去年同期(净亏0.78亿元)相比亏损激增8倍。

对于营收同比下降,永辉超市称,一方面零售行业竞争激烈,部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消费者对购物体验、商品品质等要求更高,公司客流、客单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另一方面,公司主动进行门店优化调改,在对潜力门店进行关店改造的同时,淘汰关闭了部分尾部门店。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使得公司同店销售及门店数量均有所下滑。
对于归母净利润下降,永辉超市表示,主要是受到营收和毛利率下滑的影响,其中三季度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公司在门店调改过程中主动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在淘汰旧品,引入新品的过程中主动推动裸价和控后台的策略,属于转型过程中的短期影响。
市场关注的重点是,“胖改”什么时候能给永辉超市带来实质性的业绩提升?根据部分券商的观点,2026年—2027年永辉超市有望逐步走出改革深水区,明年所有存量门店调改完成后有望减亏,预计到2027年才能开始释放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