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软银官宣!清仓英伟达套现58亿美元,转投OpenAI……

时间:2025-11-12 22:06:27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国际金融报

当地时间11月11日,软银公司在公布最新财报时指出,公司已于10月清仓所持全部英伟达股份,套现58.3亿美元。这一时点正值市场对人工智能(AI)投资的担忧情绪升温,迅速引发市场连锁反应。

截至当天收盘,英伟达美股价格下跌2.96%,报收193.16美元/股。



11月12日,在日本股市交易时段,软银股价开盘跳水,一大跌10%,随后跌幅收窄,最终收跌3.46%。



两次清仓英伟达

软银清仓英伟达并非首次,2019年公司就曾清空全部英伟达股份。

2017年软银以40亿美元入股英伟达,拿下近5%股份。而2019年的清仓让软银错过了英伟达市值从千亿美元“狂飙”到4万亿美元的“便车”。

从去年开始,软银重新建仓英伟达,去年四季度持仓为1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再次增持至约30亿美元。

今年10月出售所持全部英伟达股份,合计约3210万股,总价值约58.3亿美元。

软银CFO后藤芳光在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我们希望为投资者提供大量投资机会,同时仍能保持财务实力。”他说,将确保以“非常安全”的方式为投资做好资金准备,上述股份出售是公司“资产货币化”战略的一部分。

大面积布局AI

清仓英伟达的背后,是软银对AI领域更加大胆的重新布局。

软银CEO孙正义正将资金转向未来科技巨头OpenAI,计划投资高达300亿美元。

今年3月,软银同意领投一轮最高400亿美元的融资。4月完成首批100亿美元出资。12月软银还将通过愿景基金2号向OpenAI追加投资225亿美元。

OpenAI的估值在近一年内快速抬升:从去年10月的1570亿美元,到今年3月的3000亿美元,再到上月员工股权转让后的5000亿美元。这一估值跃升直接推升了软银的账面收益与市值表,软银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录得盈利。

根据软银集团11月11日发布的2025年4—9月合并财报(国际会计准则),净利润达2.924万亿日元,同比激增2.9倍,创下同期历史最高纪录。投资AI相关企业的基金业务表现出色,对ChatGPT开发商OpenAI的投资在该季度贡献了2.157万亿日元(约合140亿美元)的账面收益。

软银股价也在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飙升78%,创下自2005年12月以来的最佳季度表现。

科技股高估值担忧

软银清仓英伟达的时点正值市场对AI投资的担忧情绪升温。

11月11日,英伟达CEO黄仁勋针对AI是否类似“互联网泡沫”的说法回应称,目前的计算需求非常真实,与互联网时代完全不同。AI与互联网泡沫的相似之处,不在于核心技术或技术对行业的影响,而在于股票估值以及散户过去见过的“疯狂收益”。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布莱恩·莱维特(Brian Levitt)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市场确实存在一些类似泡沫的特征,但我们看到当今的市场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布莱恩·莱维特表示,2000年初,MSCI美国科技板块的市盈率约为未来12个月预期盈利的50倍。目前,科技板块的市盈率约为未来12个月预期盈利的32倍。这是因为许多美国大型公司的表现与盈利增长密切相关。

精准预见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崩盘而成名的传奇股票策略师查尔斯·克劳夫(Charles Clough)也认为,当前围绕科技巨头的狂热与此前不同。如今的科技巨头拥有强大的商业模式,能创造可观收益,这使它们对经济衰退具有免疫力。但现在的高估值确实值得敲响警钟。

英国央行总裁贝里警告:“AI可能会成为生产力增长的下一场重大变革,我个人认为这种几率较高。然而,距离真正看到改变发生,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贝里指出,市场目前正在试图为AI带来的未来报酬流定价,而由于未来收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生产力提升”与“资产泡沫风险”可以同时存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也发出类似警报。她表示,全球股票价格因对AI生产潜力乐观而飙升,但金融条件可能“突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