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0月30日电(记者 赵晓)残疾人事业被形象地称为“春天的事业”。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山东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强化康复服务能力三大核心举措,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残疾人群体幸福生活全面加码。
新闻发布会现场。崔晗 摄
山东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邹斌芳在10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实现质的飞跃。通过动态调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目前已实现应享尽享,累计惠及困难残疾人57.5万人、重度残疾人135.1万人。2024年两项补贴平均标准分别提升至194元/月和172元/月,较2020年增长31.1%和39.8%。
在特殊群体保障方面,山东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单独实施低保政策,延长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低保渐退期;全额代缴最低标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确保重度残疾人可提前五年领取养老金。针对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全省将该项目列入重点民生工程,累计救助22.7万人次,并通过专项手术救助项目为6700余名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为9300余名肢残儿童实施矫治手术。
面对全省277万持证残疾人群体,山东通过“政策托底+技能提升”双轮驱动促进就业。省残联副理事长沈晓勇透露,全省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31.3万脱贫享受政策残疾人开展十大帮扶服务,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社区微业”等创新模式,推动残疾人就近就业。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省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20.1万人,就业率提升至59.59%,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提高近10个百分点。在技能培训方面,全省完成17.2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提前超额完成目标,其中网络安全、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培训占比显著提升。针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承接省份,山东重点推进三项任务:建设专业化康复设施、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规范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省残联副理事长康永华介绍,全省已建成262个残疾人服务设施,总规模达116.94万平方米,争取中央资金1.7亿元支持8个重点项目,其中2个已投入使用。
在康复服务成效方面,全省992.6万人次残疾人获得基本康复服务,53.5万人次适配辅助器具,有需求群体康复服务覆盖率和基本型辅具适配率均突破99%。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新校区已建成,山东省盲人按摩医院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将进一步强化专业服务能力。
邹斌芳表示,下一步将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持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