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大连10月31日电 题:大连守砖人费广业:用收藏守护百年历史记忆
中新网记者 杨毅
在大连,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文化守护者——费广业。这位从教17年的初中数学教师,如今以“守砖人”的身份走遍大江南北,用二十年积蓄收藏上万片老花砖,为这些承载着民国时期记忆的文化瑰宝筑起保护屏障,让百年前的审美与工艺重现于世。

从三尺讲台到文化守护:数学教师的跨界收藏
费广业与老花砖的缘分始于2008年营口熊岳镇的一次偶然邂逅。在明清一条街的老式炕柜上,镶嵌的几何纹样花砖让他驻足良久——这些产自1920年代的彩瓷砖,不仅承载着欧洲工艺的东传轨迹,更记录着中国近代工业史的特殊篇章。这位出身瓦房店农村的数学教师,从此踏上了跨越二十年的收藏之路。
“老花砖是1915-1935年间盛行的建筑装饰材料,最初由欧洲传入印度、东南亚,后经日本传入中国东北。”费广业指着收藏室里的展品介绍道,“这些砖块见证了大连作为殖民时期重要港口的多元文化交融,每片纹样都是那个时代的审美密码。”

跨越十省抢救性收购:与时间赛跑的收藏之路
2022年成为费广业收藏生涯的转折点。当他发现国内老花砖正以每年30%的速度流失海外时,这位曾经的教师毅然辞去稳定工作,开启了全国范围的抢救性收购。从辽东半岛到闽南侨乡,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他的足迹遍布12个省份37个城市,累计行程超过15万公里。
最惊险的一次收购发生在吉林辽源。得知藏友手中有稀有的“万字纹”花砖后,费广业连夜驱车8小时赶赴约定地点,在对方即将出国前完成交易。“那天运回大连的137片花砖,每片都带着30年代的模具印记,这种完整度的藏品全国不超过50套。”他抚摸着展柜里的藏品说道。目前其收藏已涵盖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等8大系列,其中不乏价值数千元的孤品。

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花砖博物馆计划启航
<在西岗区南斗梧桐巷的二层小楼里,3000余片老花砖与镶嵌着彩瓷的古董家具构成独特时空隧道。费广业正在筹备的大连花砖博物馆已初具雏形,这里不仅将展示中国最早的水泥花砖生产线模型,更通过AR技术还原1930年代大连街景。
“每片花砖都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费广业指着正在设计的互动展区介绍,“游客可以触摸砖面纹路,通过扫码了解其生产年份、工艺流派,甚至能看到当年使用这些砖块的建筑原貌。”这个计划投资800万元的博物馆,已获得文旅部门支持,预计2026年对外开放。
在费广业看来,这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花砖,既是城市工业文明的活化石,更是文旅融合的新载体。“当年轻人通过花砖了解大连的殖民史、移民史,当游客为这些彩色瓷砖专程来访,文化传承就有了新的生命力。”这位执着的守砖人,正用收藏让历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