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巴丹吉林沙漠亮相欧洲:沙湖奇观引全球瞩目

时间:2025-11-01 10:09: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欢

  中新网阿拉善10月31日电 题:巴丹吉林沙漠亮相欧洲:沙湖奇观引全球瞩目

  中新网记者 陈峰

  当悠扬的马头琴声回荡在塞纳河畔,当豪迈的蒙古舞点燃巴黎街头,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正在上演。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乌兰牧骑艺术团以一场融合草原风情与沙漠魅力的精彩演出,将巴丹吉林沙漠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在欧洲观众面前。埃菲尔铁塔下,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者腾跃旋转,引得法国、比利时及全球游客纷纷驻足,惊叹声与掌声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乌兰牧骑演员在埃菲尔铁塔下表演蒙古舞

图为乌兰牧骑演员在埃菲尔铁塔下跳起蒙古舞。王禹 摄

  北京时间10月28日至11月2日,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为主题的欧洲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持续升温。这场由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行政公署主办的跨国盛事,既是2024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后的首次海外巡礼,也是“世界自然遗产走进全球百所高校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计划的重要组成。

  活动期间,宣介团队以巴黎、布鲁塞尔为双核,构建起立体化传播网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传递生态保护理念,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专题展览,在市政厅、交通枢纽、博物馆等公共空间开展快闪路演。从广场到社区,从学校到商场,数十场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座谈交流轮番登场,让欧洲民众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沙漠的独特脉动。

法国摄影师观看巴丹吉林沙漠图片展

图为摄影师格雷瓜尔·戴高乐观看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图片展。王禹 摄

  “那些终年不干涸的湖泊就像沙漠中的蓝宝石!”法国知名摄影师格雷瓜尔·戴高乐在展览现场激动不已。这位曾深入阿拉善腹地的记录者,指着展板上的鸣沙山、神泉等景观照片回忆道:“2019年我在巴丹吉林沙漠拍摄了整整两周,那些会唱歌的沙丘、突然涌现的清泉,彻底颠覆了我对沙漠的认知。”

  这片让专业摄影师念念不忘的土地,实则蕴藏着多重“中国印记”:作为世界第四大沙漠、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以4.7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域,汇聚“奇峰、鸣沙、湖泊、古庙、神泉”五大奇观。其中144个内陆湖泊星罗棋布,最高沙山相对高度达460米,创造了“沙漠世界最高沙丘”的吉尼斯纪录,被誉为“沙漠中的珠穆朗玛峰”。

欧洲推介活动现场

图为推介活动现场。王禹 摄

  活动引发的文化共鸣远超预期。法国文化讲解员保罗在参观完主题展览后感慨:“过去总认为中国西部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想到阿拉善既有壮美的自然景观,又保留着完整的游牧文化。”这种认知转变正契合主办方的深层意图——通过沙漠这一世界性语言,展现中国北疆的多元魅力。除自然奇观外,活动还系统介绍了阿拉善盟的航天产业、驼绒纺织、锁阳种植等特色经济,以及那达慕大会、马头琴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拉善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节点。”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萌指出,此次跨国传播采用“遗产+文化+产业”的复合模式,既让世界看见中国生态保护的成果,也展示了现代化发展的多元路径。随着中欧绿色伙伴关系的深化,这片曾诞生“丝绸之路”的土地,正在续写文明对话的新篇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