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文眼】希望这股力量可以持续下去,让业余足球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未来。同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荒废职业足球的发展,将中国足球崛起的希望只寄托在业余足球联赛上也违背足球发展规律,属于缘木求鱼。
作者丨张宾
图片丨来自网络

今年中国体坛的年度评选中,苏超联赛无疑将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可能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在苏超的引领下,“湘超”、“川超”、“渝超”、“齐鲁超赛”、“广东省超”等业余足球联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同构成了中国业余足球的新格局。
本赛季的苏超联赛已接近尾声,但其热度非但没有减退,反而持续升温。两场半决赛共吸引了93634名观众到场,其中南京队与泰州队的半决赛上座人数高达61565人,场面蔚为壮观。最终的决赛将于11月1日上演,泰州队与南通队将展开巅峰对决,为球迷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昨晚进行的上海海港与町田泽维亚的亚冠比赛,上座人数仅有10197人,中超卫冕冠军再次成为了被奚落的对象。这一对比,无疑凸显了苏超联赛的火爆程度。
苏超联赛的第一个赛季尚未结束,但想要赞助下个赛季苏超的品牌已经跃跃欲试。据多方消息,苏超下个赛季的赞助金额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无疑为联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本赛季的苏超联赛就不缺少赞助商,紧随其后上马的“湘超”、“川超”、“渝超”等联赛也吸引了众多赞助商的关注。当这些业余足球联赛成为流量的高地,赞助商们自然愿意掏出支票,共同推动联赛的发展。
关于苏超联赛,我在之前的分析文章中曾持保留态度,认为这样一个文旅产品在商业层面很难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然而,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苏超联赛以文旅产品的形态进入公众视野,借助短视频平台的发酵,迅速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
任何文旅产品都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流量是流动的。当公众出现审美疲劳时,这一类产品往往走向销声匿迹。淄博烧烤和哈尔滨旅游都是类似的例子。然而,苏超联赛却似乎打破了这一规律,热度持续不减。
按照文旅产品的正常规律,苏超联赛在热闹了一个赛季后,热度应该很快下降。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等到了明年,观众们依然对此充满好奇,苏超联赛也依然活跃在公众视野中。
事情可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苏超联赛的示范效应远超想象,除了北京、上海等直辖市以及少数省份外,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效仿苏超搞起了业余足球联赛。苏超联赛的爆火,让其他省市看到了其对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也纷纷加入了这一行列。
然而,打造一个苏超这样的业余足球联赛需要雄厚的实力来做保障。江苏本身就是经济强省,省内有实力的企业众多,再加上“十三太保”的地域梗,苏超联赛的爆火其实是很难复制的。即便如此,一些经济并没有那么发达的省市也在仓促上马业余足球联赛,这背后可能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推动。
针对业余足球联赛,各地政府层面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这当然与全民健身本身就是国家战略有关,拉动消费也是各地政府的重要职责。但齐刷刷都选择投身业余足球联赛,大概率不是巧合。
马拉松同样事关全民健身,也能带动各地旅游、餐饮等消费。然而,席卷华夏大地的马拉松热却在明显降温。虽然我们没有看到有行政指令要求控制马拉松比赛的数量,但最近各地马拉松比赛被取消的新闻此起彼伏。在经济环境急遽变化的当下,控制各地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重要的调控手段。
各省业余足球联赛似乎手握着“免死金牌”。一个很重要的新闻值得我们玩味——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10月14日当选江苏省省长的刘小涛对苏超联赛进行了部署,指出要持续扩大城市足球溢出效应,促进赛事与消费深度融合。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今年6月以来江苏省政府第四次召开会议对“苏超”作出部署。
曾几何时,中国足坛并不缺少“足球市长”,但最怕的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当“足球市长”离任之后,足球热潮迅速消散。江苏方面的这一表态为苏超联赛的未来奠定了基调,也给赞助商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业余足球与职业足球之间存在着一道天堑。但如今,一座巨大的桥梁有可能让天堑变通途。除了行政指令方面的倾斜,金钱所产生的驱动力同样强大。如果苏超联赛的赞助金额直逼天价,各球队分红暴增,吸引职业球员甚至引入高水平的外援也并非是痴心妄想。在今年的苏超联赛中,极有可能问鼎冠军的南通队就是以中乙南通海门珂缔缘为班底,而泰州队则是以中超长春亚泰的U21队队员为核心。
知名足球评论员袁甲在抖音直播中披露,苏超联赛明年的冠名费有可能比肩中超的冠名费。虽然我对这一说法存在疑问,但我对苏超联赛明年的冠名费达到天文数字绝无质疑。只要有了钱,一切皆有可能,苏超联赛的命运反而并不令人感到担心了。
苏超联赛的火爆与中国足球的没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国足无缘2026世界杯之后,中国足球又一次跌入了谷底。到目前为止,新一届国足尚未树旗,主教练一直处于“难产状态”。不明就里的看客对苏超联赛的盲目追捧以及对中国足球的肆意抵制在社交媒体上也形成了巨大的舆论漩涡。
比亚迪因为赞助国足居然被网友痛骂,本来是一桩皆大欢喜的姻缘只能被迫转成了地下恋情。这种舆论对品牌未来的赞助也有着巨大的牵制作用,会让渴望赞助职业足球的品牌投鼠忌器。换个角度来说,这反而会对品牌赞助苏超联赛形成正向推动。
根据袁甲在直播中传递出来的信息以及综合各种传言,我们有理由推断出:那股推动苏超联赛们发展的巨大力量不仅仅希望它们成为推动当地消费的重要抓手,而是将之视为中国足球腾飞的关键补充。
基于此,我认为苏超等业余足球联赛嫁接到中国职业足球体系之中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毕竟在足球王国巴西除了巴甲、巴乙等联赛体系外,还有各州联赛。中国球迷最为熟悉的当属巴西圣保罗州联赛。
当然,背靠外部强大推动力量的体育热潮最担心的还是突然降温。一纸命令就有可能导致某项赛事或者某个行业降至冰点。
希望这股力量可以持续下去,让业余足球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未来。同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荒废职业足球的发展。将中国足球崛起的希望只寄托在业余足球联赛上也违背足球发展规律,属于缘木求鱼。
业余足球与职业足球比翼齐飞,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