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渝超英雄传:足球赛事如何激活重庆城市活力

时间:2025-10-24 18:30:21 来源:上游新闻 作者:上游新闻

绿茵战鼓,重擂大田湾。

尘封已久的重庆足球江湖,再度风起云涌。一声声久违的‘雄起’,唤醒了重庆人血脉中的铁血与激情。这是凤凰的涅槃,更是英雄的归来。

绿茵即沙场,英雄不问出处。有白衣学子,五十步外一剑飞仙;有儒雅先生,斩获‘渝超’首球;有悬壶医者,镇守后防稳如泰山;更有足坛老将,宝刀未老热血难凉。

看台与网络,是另一个沸腾的江湖。‘最强氛围组’用创意与热梗,将激情从线下燃至线上。可爱的球迷,用不弃与热忱,书写着鱼水传奇。

还有另一群沉默英雄。十昼夜,看台焕新;三千人,同心保障。幕后团队的付出,是这部英雄传不可或缺的基石。

足球搭台,搅动一城风云。文旅唱戏,这方绿茵场,正悄然撬动着整座城市的活力和烟火气。

当前,‘渝超’41支球队已悉数亮相,上游新闻推出《渝超英雄传》特别报道,邀您一同走进这场城市盛宴,体验绿茵激情,笑看场内外风云,品读英雄名场面。

自‘渝超’启动以来,这场由足球比赛焕发的城市热情持续升温。不仅吸引了市民踊跃参与,也成为撬动区域经济、激活本地消费、传递城市精神的重要媒介。

‘‘渝超’突破了传统体育赛事的单一竞技属性,构建了‘体育+文旅+消费+城市形象’的生态闭环。’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秘书长、首席研究员郭道荣这样定义‘渝超’的价值。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库成员牟红认为:‘足球是一种情绪载体,‘渝超’是一个撬动城市活力的切口。’

两位专家分别从文旅融合、情绪经济、产业联动、IP运营等角度,解析了‘渝超’这场群众性赛事背后的城市动能,也为‘足球搭台,文旅唱戏’的发展思路提供了各自的见解。


‘渝超’赛场,观众席人头攒动。渝超组委会官方供图

赛事形成独特‘渝超’文化现象

郭道荣认为,‘渝超’的本质并不是踢球,而在‘造场’。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带有情绪感染力的城市生活方式样本。‘带动城市‘生活流’在街头巷尾、文旅景区、商业集聚区中流动起来,激发了城市的活力。’他强调,赛事是核心,但非终点。‘渝超’能够打动人的,是其所携带的‘重庆人的性格’与‘城市的烟火气’。从社区居民的呐喊声,到街头大排档的围观潮,再到短视频平台上的点赞和评论,这种浓烈的人情味与城市温度,形成了独特的‘渝超’文化现象。

牟红称,‘渝超’激发的是一种‘城市共情力’。‘它能够激发的是一种‘家乡情结’。不管你是沙坪坝的、九龙坡的、还是巫山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我们队’的认同。赛事一开始,这种天然情绪就会被唤醒。’她说。在她看来,赛事不仅激活了本地居民的情感表达,也实实在在带动了‘看球+吃饭+旅游’的消费链条,‘比赛一天,消费三天’,从烟火小吃摊到本地文创馆,从民宿酒店到打卡景点,渝超正成为一条全链路消费路径的触发点。

‘搭台’之后要有文化辨识度

赛事是流量,文旅是内容。如何把‘球赛热度’转化为‘文旅温度’?郭道荣认为,关键在于‘内容共创’与‘文化表达’。他建议,以赛事为契机,引入非遗、美食、文创、音乐、潮玩等重庆本地文旅IP,构建‘文体旅商’联动机制,形成一套以赛事为引擎的‘文旅传播体系’。他举例称:‘主城核心区的夜间经济街区、网红景点可以同步打造‘观赛广场’‘城市球迷空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重庆气质。’与此同时,各区县也可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渝超’‘峡谷渝超’‘古镇渝超’,使城市文化和地方特质通过赛事找到新的讲述方式。

牟红强调‘性格即品牌’,要有文化辨识度。她认为,‘渝超’的差异化路径不在于‘最专业’,而是‘最重庆’。‘我们要找到每个区县最有乡土情、最有烟火味、最能打动人的那个符号,不一定非得是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厚重的,可能是最真诚、最有故事的。’她建议,在品牌定位上,应主打‘烟火+热血’的融合感,从视觉风格、口号语言,到现场氛围、社交传播,都应有强烈的重庆气质。‘不必大动干戈,只需精心打磨。让人一眼就知道——这是重庆的‘渝超’。’


开赛前的文娱表演。渝超组委会官方供图

将情绪共振转化为消费引擎

牟红认为,‘渝超’赛场是一个强烈的‘情绪场’,可以通过‘场景设计’与‘沉浸参与’放大其效应。‘旅游进入‘情绪消费’时代,游客不再只关心风景美不美,而是问这地方‘嗨不嗨’,好不好耍。’她建议,赛事不仅是看球,更可成为‘城市真人秀’,让游客与本地人共同进入‘剧情’,比如游客与本地球队互动、参与赛后庆典、拍摄短视频‘上大屏’等,提升参与感。

郭道荣提出,‘生活方式营销’将是‘渝超’破圈的下一个重点方向。他指出,‘渝超’已经具备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资源调度潜力,关键是形成体验链条:赛场内有热度、赛场外有去处、赛后有玩法,打造‘来重庆看球顺便玩一场’的目的地逻辑。

他建议,重庆可参考杭州、成都等城市‘赛事+演艺+商业’联动模式,设置球迷嘉年华、城市市集、球员走街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在赛事之外找到更多体验点。

‘二创三创’进一步激发‘渝超’活力

在专家看来,‘渝超’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次用足球连接人心、用赛事点燃消费、用文旅焕新城市发展的‘超级接口’。

对此,郭道荣提出了三项机制建议:一是构建‘赛事+节庆’联动机制。将赛程与区县节庆活动‘搭配’,并设立‘区县文化周’配套活动,形成‘一场比赛+一个主题+一整套文旅场景’的闭环体验;二是创新‘赛事+产业’融合模式,打通‘内容-产品-消费’的路径。三是建立产业联动支撑体系,在政策保障、品牌运营、人才保障上做文章。‘通过构建‘赛事+节庆+产业’长效联动机制,塑造‘体育赋能城市、文化点亮生活’的新范式。

牟红亦表达了相似观点。‘在这个网络自媒体发达、圈层细分的时代,任何一个小众的兴趣社群,都可能点燃一大片区域。’在她看来,‘渝超’是一个开放生态,越多的人来‘二创’‘三创’共同托举这个IP才更有生命力。 她建议,可以要让更多‘主理人’参与其中。除了政府引导外,‘渝超’的活力还来自自媒体、社群、玩家的‘二创三创’。‘一个自媒体团队、一个网红商家、一家有特色的民宿,都可能成为‘渝超’生态的一部分。’她说。

两位专家认为,‘渝超’不仅是赛事聚人的场景,还是‘足球搭台、文旅唱戏’的鲜活范例。随着‘渝超’的持续发展,这场群众性体育赛事正展现出向‘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城市级文旅品牌’迈进的强大潜力。

上游新闻记者 冯盛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