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原本普通的足球比赛,却因几句赛后言论,意外演变成了一场舆论风波。近日,江西省足协副主席、九江队领队黄瑞炉因发表涉及裁判的不当言论,受到了省足协的严肃处理,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江西省体育局10月24日回复群众投诉的内容显示,黄瑞炉因在赛后发表不当言论,被省足协约谈并批评教育,同时停止其领队工作,并作出禁止进入足球场1场的处罚决定。
那么,这起事件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回溯到10月12日,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简称赣超)半决赛上,九江队对阵赣州队,最终九江队以0-1的比分惜败。比赛中,九江队的两粒进球被裁判吹罚无效,引发了球队上下的不满。比赛结束后,九江队领队黄瑞炉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比赛中裁判太业余了,省足协应该好好管裁判。”他还进一步补充道:“我从来不去裁判那送任何礼,也不跟裁判打任何招呼,但我不是说别人送礼,只保证我不送礼,也不去打招呼。”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直率”的言论,却引发了公众的误解和负面舆情。江西省体育局在认定黄瑞炉不当言论后果时指出,其言论“引发公众误解,损害赛事形象,造成严重负面舆情”。这一后果,与其省足协副主席和比赛一方球队领队的身份直接相关。
作为省足协副主席,黄瑞炉的不当言论很容易让人解读为是在暗示裁判存在问题。这种解读不仅可能让部分本来已经有情绪的球迷“火上浇油”,更可能对整个赛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造成严重影响。
在足球场上,对裁判判罚表达不同意见并不罕见。但关键在于,黄瑞炉不仅是球队领队,还是江西省足协副主席,这种双重身份让他的批评具有了特殊的分量和影响力。他本可以通过其他更恰当、更理性的渠道和方式来反映问题,而不是在公开场合发表如此具有争议性的言论。
具体来看,黄瑞炉的言论中,“比赛中裁判太业余了,省足协应该好好管裁判”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对判罚的不满和对裁判专业水平的质疑。而另一句关于“送礼”的话,则表述方式极具误导性,很容易让公众理解为“有其他人给裁判送礼”,从而对裁判的公正性产生严重质疑。
事实上,《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准则》早已明确规定,对比赛官员实施指责、使用具有攻击性、侮辱性或辱骂性的语言、手势或动作的,将给予至少停赛或者禁止进入替补席或者禁止进入体育场(馆)5场,并处罚款至少5万元。这一规定体现了足协对攻击裁判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同时,《中国足球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裁判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要求,“严禁通过媒体及社交媒体发表任何不负责任的言论,未经许可不得以中国足协裁判人员身份接受媒体采访”。黄瑞炉作为省足协副主席,显然忘记了这些基本规定。
“身份意识”是权责对等的“职业底线”。对于有一定职位的人来说,他的职务身份意味着对应的权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岗位责任、公共义务和行为约束。黄瑞炉此次风波,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教训,更是对所有有职务身份的人的一次警示——应当对自身言行有基本的“后果预判”,这也是履行责任担当的前提。
尊重裁判是最最基本的体育规则。黄瑞炉没有区分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混淆了个人不满与职务立场。希望这起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反思和警醒,共同维护足球场的公正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