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作为国内知名的985、211及双一流高校,虽然与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顶尖学府相比稍显逊色,但依旧是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殿堂。

提及同济大学,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其强大的工程和建筑相关专业。然而,随着近年来大基建步伐的放缓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波动,工程与建筑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再如往昔那般乐观。那么,同济大学的毕业生们是否也面临着就业难题呢?
近期,一则关于同济大学2025届优秀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内容之丰富、去向之多元,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该帖子详细披露了同济大学2025届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涵盖了硕士和博士,他们来自法学院、国际文化与交流学院、交通学院、设计创新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个学院。
那么,这些优秀毕业生究竟都去了哪里呢?

从帖子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就业去向十分广泛,既有贵州省定向选调生这样的体制内岗位,也有柬埔寨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翻译这样的国际交流职位,还有上海财经大学辅导员这样的教育行业工作,以及国家公务员和京东运营等多元化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了体制内的工作。
这样的就业去向,是否真的如网友所说“炸裂”了呢?

有四川网友提出质疑,认为这几个名额相对于上千的毕业生来说,并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同济大学的综合就业率吧。
令人惊讶的是,同济大学的综合就业率竟然高达93%!具体到2024年,数据显示毕业生超过万人,其中全日制毕业生约8500人,本科生约占一半,就业率近95%,硕士生的就业率更是超过了99%,博士生的就业率也达到了97.56%。


这样看来,同济大学2024届毕业生的综合就业率肯定超过了93%。这一数据与很多人的想象存在巨大反差。毕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都在抱怨工作难找,应届毕业生更是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但从同济大学的数据来看,显然并不是这样。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现在找工作真的没有那么难了,还是同济大学的毕业生有着独特的优势?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