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升班马大连英博:如何打造亚洲顶级主场氛围?

时间:2025-10-31 18:53:59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新华社大连10月31日电 题:升班马大连英博:如何打造亚洲顶级主场氛围?
新华社记者

本月初,大连英博主场迎战青岛西海岸的中超联赛中,61616名观众涌入梭鱼湾球场,刷新该场馆上座纪录;19日对阵武汉三镇的比赛,58218名观众到场,再度领跑中超第27轮观众人数榜。面对如此盛况,大连球迷却幽默调侃:“天气转凉导致观众减少?”本赛季,这支上赛季还在次级联赛征战的“升班马”,以场均近6万观众的规模登顶亚洲第一,其球市火爆程度引发广泛关注。

“6万是梭鱼湾的上限,不是大连球迷的上限”

位于大连甘井子区的梭鱼湾专业足球场可容纳6.3万人,每逢主场比赛日,身着蓝色助威服的球迷如潮水般涌动,“大连必胜”的呐喊声与巨幅TIFO组成的“足球城”字样交相辉映。这座三面环海的现代化球场,已成为城市新地标。

2024年初,大连人俱乐部解散后,身在中甲的大连英博迅速填补情感空白。在冲超关键战中,60951名观众见证球队以“绝杀”方式完成三年“三级跳”壮举。大连市体育局副局长王文勇回忆:“第90分钟的进球剧本都不敢这么写!”彼时梭鱼湾已稳居“中甲第一主场”,在上座率历史前十场次中独占八席。

升入中超后,球队表现超预期:28轮后排名第10,提前完成保级任务。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于化龙指出:“6万是球场上限,不是球迷热情上限。”专业球场与深厚足球底蕴形成合力——大连拥有上千块足球场地,培育出50余万足球人口。自清末足球传入以来,看球、踢球已融入城市血脉,形成独特的文化传承:“大连人从小被父亲架在肩上看球,长大后带着孩子扶着老人观赛,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代际传承的热爱与年轻球队的拼搏精神碰撞出火花。新赛季,光膀呐喊的中年球迷与镜头前欢呼的年轻情侣成为自媒体热门素材。谢场时全场打开手机闪光灯高唱《大海啊故乡》的震撼场景,引得他队球迷“实名羡慕”。这种被当地人称为“姿势又展洋”的氛围,彰显着城市独有的自豪与畅快。

“马里奥”和“伊夫耶库里”,都是自家孩子

球场内此起彼伏的“马里奥加油”“伊夫耶库里”呼喊声,实则是球迷为本土球员创造的专属昵称。身形灵巧的吕焯毅因神似游戏角色被唤作“马里奥”,后卫晋鹏翔因习惯将球衣掖入裤中得名“伊夫耶库里”(衣服掖裤里谐音)。客战长春亚泰时,数千名“远征军”齐声高喊这一昵称,让球员倍感温暖。

这种情感联结源于球队管理层的本土化基因。俱乐部总经理陈东曾是大连万达功勋门将,如今转型管理者。王文勇表示:“很多球迷是看着他长大的,这种信任纽带比任何沟通方式都有效。”球员与球迷如同家人般的亲密关系,使梭鱼湾成为名副其实的“第12人主场”。为制作巨型TIFO,上百名球迷连夜从沈阳运送画布;旅顺球迷王立恒多次长跑几十公里到场助威,带动更多人自发加入。

俱乐部设立专职部门定期与球迷组织交流,甚至承担部分客场球票费用。陈东感慨:“球迷喊到缺氧仍乐此不疲,这是所有人的球队。”

股改探索:参股不控股,帮忙不添乱

在“金元足球”泡沫破灭后,大连英博通过股改走出新路。2024年底,在市政府推动下,獐子岛集团与汇融资产两家国企分别受让15%和5%股权,形成“民营控股80%、国企参股20%”的创新模式。于化龙解释:“这种‘参股不控股’设计打破了国企常规操作,通过市场化广告赞助提供资金,既符合市场原则又体现政府支持。”

股改带来管理升级与资源整合:球员直播助农活动带动獐子岛“盐田虾”销量激增;俱乐部年度预算1.5亿元中,球市收入预计达4000万,叠加国企投资、政府奖励、中超分红及商业开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依托梭鱼湾球场,大连正打造“足球嘉年华”等文体旅融合项目,“亚洲第一主场”已成为激活城市经济的新引擎。

陈东总结:“政府托举、企业担当、社会支持与自身努力缺一不可。未来我们将继续为中国足球贡献大连力量。”(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