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中美达成共识后,中国对荷兰半导体产业发起强硬反制

时间:2025-11-01 16:03:00 来源:奥字侃剧 作者:奥字侃剧

2025年10月30日,中美在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并达成重要共识的同一天,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一个关键性动向。

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就荷兰政府长期干预其对安世半导体控制权一事作出强硬回应。

这一举措迅速引发国际关注,被视为中国在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后,迅速调整战略重心、反制西方技术围堵的标志性动作。



中荷半导体博弈:中美共识下的快速反制

2025年10月30日,中美在吉隆坡经贸磋商的成果对外公布,这场原本被外界预判为“有限沟通”的对话,最终在半导体产业链合作、农产品贸易等领域达成多项突破性共识。

磋商结束的当天下午,荷兰政府还在评估中美合作对欧洲产业链的影响,中方已迅速通过企业层面发起反制。中国闻泰科技作为荷兰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正式发布公告,向荷兰政府与安世半导体管理层提出明确要求。



若想重启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工厂的产品出口业务,“必须恢复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完整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包括财务决策、人事任免、技术研发方向等核心权限的自主掌控。

公告同时敦促荷兰政府“立即改变对中资企业的歧视性立场,公开澄清并消除有关安世半导体‘窃取荷兰技术’的不实指控”,将这两项要求列为“缓和当前中荷半导体产业紧张局势、恢复供应链稳定的必要前提”。



这一举措让荷兰始料未及,原本试图在中美技术博弈中以“技术安全”为由限制中资企业的荷兰,瞬间面临“企业控制权与产业利益”的双重压力,中方的反制重拳精准击中其半导体产业布局的关键环节。

吉隆坡磋商的转折点:中美合作释放压力

而此次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的超预期成果,也为中方腾出手应对中荷产业争议创造了条件。



此次磋商中,中美双方不仅就大豆、玉米等农产品采购达成共识,更在半导体成熟制程设备出口、供应链联合核查等领域建立合作框架,美方明确表示将放宽对华14纳米及以上制程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限制。

这一成果意味着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外部压力得到缓解,无需再因担心美方进一步制裁而对第三方国家的产业争议采取妥协态度。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在磋商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中美经贸合作的推进,将让中方更有精力维护与其他国家的公平产业合作关系,坚决反对任何以‘技术安全’为名的单边限制与不实指控”。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闻泰科技选择在磋商结束当天发布公告,将中荷之间围绕安世半导体的股权与控制权争议公开化,成为中方对荷兰产业反制的重要抓手。



荷兰经济事务部一名不愿具名的官员在接受《荷兰财经日报》采访时坦言,“中美迅速达成共识超出我们的预期,中方随即通过企业层面施压,打乱了荷兰此前的应对节奏”。

闻泰科技的“精准出拳”:恢复控制权与消除不实指控

闻泰科技提出的“恢复完整控制权与所有权”要求,源于2024年以来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的持续干预。2020年,闻泰科技通过收购英国纽波特晶圆厂(NWF),间接获得安世半导体的控股权,成为这家全球知名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商的母公司。



但自2024年起,荷兰政府以“保护关键技术不流失”为由,多次干预安世半导体的运营,先是要求安世半导体将荷兰境内研发中心的“汽车级半导体设计技术”单独剥离,交由荷兰政府指定的机构监管。

后又以“财务风险”为由,限制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资金调用,要求其重大投资需经荷兰经济部审批。



2025年9月,荷兰政府更是直接暂停安世半导体中国苏州工厂的产品出口许可,理由是“怀疑其产品包含荷兰敏感技术,可能被用于非民用领域”,同时散布“闻泰科技通过安世半导体窃取荷兰半导体技术”的言论。

这些干预导致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名存实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净利润分成比例从65%降至30%,苏州工厂的出口业务暂停直接造成安世半导体全球营收下降18%,影响约8000个就业岗位。



闻泰科技在公告中明确指出,“荷兰政府的一系列干预措施,严重侵犯了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破坏了跨境并购的商业规则,恢复完整控制权是纠正这一错误的基础”。

荷兰困境显现:技术抹黑与产业损失

公告中提及的“消除有关其窃取技术的不实指控”,则是中方针对荷兰舆论抹黑的直接回应。



2025年以来,荷兰多家媒体在政府默许的情况下,多次报道“安世半导体将荷兰研发的‘低功耗半导体封装技术’转移至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利用安世半导体的客户资源向中国军工企业提供产品”等不实信息。

荷兰半导体产业协会甚至在2025年6月发布的报告中,将安世半导体列为“荷兰技术流失高风险企业”,建议政府加强监管。



这些指控缺乏任何实质证据,却对安世半导体的全球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其主要客户如德国博世、美国福特等,纷纷暂停或减少订单,2025年第三季度安世半导体的汽车半导体订单量同比下降22%。

闻泰科技在公告中附上了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技术审计报告,显示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的生产与研发完全遵循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不存在任何技术转移违规行为,同时要求荷兰政府“在15日内通过官方渠道公开道歉,消除不实指控造成的影响”。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同步发声,称“荷兰的技术抹黑行为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破坏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信任基础”,荷兰政府与安世半导体管理层的初步回应,显示出其在中方压力下的被动处境。

10月30日晚间,荷兰经济事务部发布简短声明,称“将对闻泰科技的要求进行评估,同时希望中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影响半导体供应链稳定”,但未提及是否会调整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措施。



安世半导体荷兰籍CEO在内部邮件中表示,“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将积极与中荷双方沟通,寻求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却回避了“恢复控制权”这一核心问题。

从产业影响来看,荷兰若拒绝闻泰科技的要求,将面临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安世半导体在荷兰境内拥有2家晶圆厂、1家研发中心,直接雇佣约3500名员工,若其全球业务因控制权争议持续受损,荷兰半导体产业将失去重要的技术与就业支撑。



结语

荷兰政府尚未就闻泰科技的公告作出正式回应,但业内普遍预期其将面临巨大压力,对中国而言,这一事件再次凸显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安全可控产业链的重要性。

在持续推动国产替代的同时,中国也在通过国际规则、商业谈判与外交手段多维发力,捍卫企业在海外的正当权益,未来类似博弈或将在更多高科技领域上演,而中国的表现将决定其在全球科技秩序重构中的话语权。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