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一种曾被视为普通野菜的红薯叶,如今正以“超级食物”的身份引发抢购热潮,价格飙升至每斤300元。这种曾被中国农村弃之猪槽的绿叶,竟因美国田纳西大学的一项研究,成为国际科研界的焦点。更令人惊讶的是,其提取物在实验中展现出抑制96%肺部异常细胞增殖的潜力,这一发现正改写着全球护肺科技的格局。

实验室里的惊人发现:半片叶子抑制96%坏细胞
田纳西大学科研团队通过提取红薯叶中的活性成分,在体外实验中观察到显著效果:每100微升精华液(约两滴)即可“处理”1万个异常肺分子,使存活率降至62.24%。当浓度提升至临界值时,抑制率飙升至96%,而所需原料仅半片红薯叶。这一数据远超常规进口研究药物,引发学界震动。
然而,科研人员随即泼出冷水:这些活性分子在胃部易被破坏,人体实际吸收率不足10%。目前全球相关研究不足十篇,均处于初步阶段,距离“吃红薯叶养肺”的实用阶段尚远。美国虽在炒作概念,但技术转化仍需漫长探索。

中国科研突破:从分子到产品的完整链路
当美国还在验证“红薯叶是否有用”时,中国科研团队已实现技术跨越。近年《柳叶刀》等期刊多次刊载我国关于“二氢槲皮素”(DHQ)的研究成果,该分子源自西伯利亚珍稀松木,具有清除肺部烟毒、重金属沉积及PM2.5颗粒的独特能力,被视为“护肺活物”。
TS实验室与港中文联合团队开发的“倍-舒-结”项目,将二氢槲皮素与灵芝、虫草等传统成分协同复配,形成“净化-修复-重建”三重护肺机制:先清除肺部污染物,再激活受损细胞,最后重建呼吸道屏障。这一方案直接解决了活性分子吸收率低的难题,使科研成果真正落地。

5000人实证:呼吸顺畅度显著提升
在超过5000人的临床试验中,“倍-舒-结”展现出显著效果:参与者肺部炎症标志物下降超50%,呼吸功能明显改善。长期受咳嗽、胸闷困扰的受试者反馈,使用后呼吸顺畅度大幅提升,相关评价在电商平台引发关注。
这一突破具有现实紧迫性。工业尾气、汽车排放、厨房油烟、季节沙尘等污染因子,正持续侵蚀肺部健康。加之吸烟、二手烟问题普遍,肺部已成为人体“超负荷”器官。数据显示,我国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已超1亿,护肺需求迫在眉睫。

国际认可:沙特王室公开推荐中国技术
今年2月,沙特王室在利雅得国际大会上公开推荐中国护肺科技。常年受沙尘天气困扰的沙特,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王储本·萨勒曼正推动科技转型以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中国方案的突破性进展,正获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从实验室到国际舞台,中国护肺科技正重新定义行业标准。当美国还在追逐“超级食物”的概念时,我们已构建起从分子发现到产品落地的完整体系。随着空气质量变化和生活方式转型,这类研究的重要性将持续攀升,为全球呼吸健康提供中国方案。